为防疫不聚集不外出,一心宅在家。想起好多年都没清理过书架,何不清理书架打发时光,如此断断续续清理了几天。
本想为书架大力度清理门户,最终只择出不到十本淘汰。留下的是为我此生作出过贡献或者还可发挥余热,就让它们再陪我一程吧,哪怕是做个样子。
留存书里曾经亲密度最高的是电脑书,共有十几本,其中有十四本是我买的,有三五本是借用儿子的(没怎么看,啃不动)扉页标注购买时间从九五年到二零一零年。最初是电脑文字编辑与数据处理之类的热门电脑技术实例与操作丛书和自学辅导,等级考试教程,二级FOXBASE自测题,这
是在国企退休前看的。之后的电脑书是关于数据库的,VISUAL
FOXPRO实例教程之类好几本,是应聘民企后工作需要的。再往后就是FLASH和PHOTOSHOP以及POWERPOINT之类配合老年大学摄影学习,属于消闲类型。这些书籍都为我立下汗马功劳,记得九八年在民企工作那会儿,所在的统计部刚购置了电脑,技术员的业务程序还没编写出来,我就用CCED做出漂亮的统计报表了,公司董事长很是惊奇,他不明白电脑的桌面办公软件和公司专用程序之间是个什么关系。部门使用电脑管理之前也有人不服气,叫嚣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他看我那么个年纪,以为在使用电脑上会是个银样蜡枪头。后来老老实实快要称臣了,常赖在统计部尝电脑新,级别上他是我的上级。哈哈哈。
可惜呀,这七八年都不怎么用电脑,大部分应用方法都忘了,各种软件又不断升级换代,偶尔想P一张照片,还得去翻书按图索骥。不过也多少有受益,手机上的修图和视频APP我直接用起来不很为难。
书架上还有散置的大大
小小各种规格形状的笔记本,这次基本都归拢一处,也有十几本。最早见于六九年元月,半个世纪了,居然。年少的伤感和惆怅留在纸上清晰可见;然后是工厂的工作日志,不过内容很丰满,公私不分的杂记型,要是纯工作日志恐怕早就弃了,(记得有几本,上级要检查的那种);还有家庭大事记;再就是2004年前后几年老年大学听课笔记,翻了几页,
字迹小而潦草,想当初肯定是想一字不漏记下来,稍看几页就有衷心感谢老师认真教学无私
付出的感概,对比近两年某老年大学老师教学,简直有云泥之别,只叹世风日下;2007-2014年这段时间比较休闲,外出较多,笔记又多了一种类型,即旅游攻略类,都是网上摘抄,国外国内,I-20,I-94表格填写,面谈技巧,签证官特征外号,大秃头小秃头,飞机型号坐位安排,外国机场进出通道辨认等等;另一类自2015年起,为照顾病中老K的护理日志有四本,同时还有为迎接孙子出生而装修房子的两本装修记事本,现在我已全然忘了那时每天面对这两件大事的殚精竭虑,高压,劳累,每天武昌汉口两岸跑,也
忘了这几个记事本。难怪有朋友老在提我这段,问我是怎么过来的。
现在看到的笔记本,都是之前筛选过留下的,数量很少了。记得之前曾还有一个竹制的小书架,有满满的一书架我学过的各类教科书,光是微积分练习本就有统一尺寸厚厚的一摞,由于没有地方存放,连同书架一起忍痛割爱,仅留一本《大学语文》以作纪念。
笔记本中还有一种类型,即手写文字己用打印机打印并装订成册,是我在民营公司写的月度统计分析报告和与统计业务相关的职工培训教材,有厚厚的一摞。因非手写
,故上次清理书柜时就被淘汰。可自己知道,这些分析和教材是认真写出的。以致公司总经理每月的月初都在期待我的《统计分析》,来了解公司的经营数据,并且向全公司推广,要求各重点部门都拿出月度报告,最有意思的是办公室刘主任向我建议说,报告的封面设计可以依照“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画画原则稍改进一下,哈哈哈,他太会上纲上线了,我不过是略微用了一些不同的字体和简单的图形背景
,外加设置精细打印法来打印封面,意为枯躁无味的数字粉饰一丢丢。在民企工作的九年发挥得很好很扬眉吐气,因有丰富的国企管理经验垫底,又无丝毫制掣,完全没有国企工作时的激烈竞争和压抑。
翻看从前的 笔记本
,也即重现浓缩的人生,真有百感交集的味道。心中窃笑自我拔高,曰这也算“手迹”吧。现在我仍有家庭琐事大事记,那是为了应对老年痴呆的。还有新浪博客其实也是一个笔记类型,而且是树洞型的。翻看以前的博文,常有“还有这事”类的感叹,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