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耀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所以基本上我们对3D地展现形式具备与生俱来的熟悉。
以前的互联网产品大多是2D的平面展示效果,而二维的互联网更像书本上的知识,他是一个经过分析抽象的一种展现的形势。是人类逻辑智力浓缩的结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存储内容载体,同时也可以作为信息展示与管理的一种高效处理的方式。不过在与讲求体验感受的今天,除了理性我们似乎还在意感性,苹果抛开内在的技术,其主要是贩卖一种感觉,一种style。
3D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能一些保守的人暂时还不能认可,或者认为这个趋势还非常遥远。我想说的是我们通常会把3年的时间想的太短,而把10年的时间想的过长。遥想十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少数人的视野,一些分析家更是认为这种方式由于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成本过高,属于小众的奢侈品。可现在互联网已经彻底的颠覆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它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更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壁垒、甚至由此派生出更多的新生的服务业务。而这些都是源于人们不断的进取与追求。
笔者认为 3D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优势概括起来有两个:
1、 降低成本,增加用户体验
降低成本可以从经济成本 时间成本 用户学习成本三个角度理解
IBM这样大型跨国公司的虚拟办公室业务,CISCO开发的网真系统以及SUN
的虚拟世界产品都是试图解决离岸沟通远程协作的问题。试想未来随着节能环保深入人心、以技能源危机造成运输成本的增高一定会让更多的政府、公司、普通人更广泛的应用到3D沟通互动的技术。
而且这样的沟通协作方式更可以省去路途奔波的时间。对于成功的人来说,时间永远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更深入展开3D式的应用,也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自由职业者出现,人们不需要去上班工作,而是在家中或者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自由的支配工作时间,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周转在几个项目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贡献最大的价值。
由于我们生活在3D的生活空间,我们自身对3D的展现效果更为熟悉,一些小朋友或者老年人不会因为知识或者经验的缺陷造成大量互联网应用使用困难。用户只要按照现实生活的一些做法既可做出映射真实的相关互联网应用。通过类似Wii的运动轨迹捕捉外加摄像头等输入设备可以让人把真实和虚拟更好的融合使用。
2、增加用户体验更好理解
3D的表现形式更加让人身临其境。当你在看视频电影的时候,你能够和电影院所有的观众一起感动、欢笑或悲伤。同样可以在露天汽车电影广场或者家庭影院中真实地感觉到一个美女靠在你身旁一起和你欣赏,碰到精彩之处还可以交流几句,如果你“居心叵测”安排了恐怖片,那将为你赢得更多的交互,你就准备敞开胸怀“保护”身边的美女好了。这样的感觉体验是2D很难达到的。试想一个文字的ID和一个3D的Avarar形象的人物那个你更有交流的欲望呢?更不用说3D提供丰富的动作可以在其开口前铺垫预热。
梦工厂旗下的皮克斯公司已经宣布从2009年以后,该工作室推出的所有作品都将是3D形式的。这是一个趋势性的信号,相信以后可能很难再出现投资巨大的实物拍摄场景。花1亿美元以90%的比例还原一艘泰塔尼克也许只能成为历史。也许一部小成本的影片中也会出现类似《后天》《天地大冲撞》这样的豪华的灾难场面。也许可以模拟出故宫、比萨斜塔白宫等文化古迹或限制性访问场所进行“实地”拍摄,而不用“破坏”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也许用户还可以深入到历史纪录片或文艺片主人公的视角去体会和感受影片,感受角色当时的状态,甚至体会到角色的深度内心活动。
上面的例子似乎是3D能给我们带来改变的一个综合作用体展现。其实这些只是3D能给我们带来改变的冰山一角,毕竟只有深入感受和体会以后我们才能想出更多的应用方式和解决方案,且随着技术的实验将梦境的虚幻变为真实的应用后,我们才能追求更多现在看似荒诞的狂想。
让我们敞开双臂准备即将到来的3D时代吧。
注:本文所说的3D
并非狭隘的3D渲染。他包括了3D客户端的重度应用,也包括2D渲染的3D效果,更包括2D本身的文本形势。3D永远都不会完全取代2D,而是兼容2D,将2D内容沉淀以及信息管理的优势保留。就像互联网上可以看视频听广播看文章
但是电视、电影、收音机、书籍都还有其存在的价值,不会被完全取代。
3D应该是向下兼容似的广义上的3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