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新西兰自驾,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上规模的小镇都有一个自己的博物馆,那些大一点的城市博物馆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就选一个乡镇的博物馆给大家介绍一下,从这里可以看到新西兰的开拓史和他们对祖辈奋斗精神的肯定和继承。
那天我们一早离开旅馆,老公说,今天的路上没有特别的景点个,遇到风景漂亮的地方就可以照相。
结果,路过第一个小镇,看到一个咨询中心的牌子,就想看看这里是否可以介绍附近的风景。停下车去敲门,没有人,但是,门是开着的,我探头看看,告诉老公,这里有个博物馆哦,看不看?
老公说,看看吧,就是没有人不合适。我跑出去看到一个小房子里有人干活,就打招呼讯问,那个人过来把灯开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随口问我们是哪里人,得知是中国来的,说了一个地名,猜半天,好像是杭州,还说他的什么人去过那里,老公也弄不明白。他依然干活去了,我们开始参观
不大的地方,满满的物品,也没有特别多的文字,就是一些实物和照片,但是却非常生动的展示了这个小镇的历史。我们照了许多照片,始终就是我们2人,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没有出现,走以前,我们把灯关闭,然后出门,才看到门上写的工作时间,是我们来的太早了。
哈哈!早起的鸟有虫子吃。
照片和实物展示的时间距离现在不是很遥远,在现代人眼中应该没有什么历史价值,但是对于小镇的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他们家人的生活轨迹,就是几代人的奋斗历程。
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展示意义,如同我的父母把他们父母的父母的照片留给我们是一样的道理。
看了这样的博物馆,一路我都在和老公讨论:他们到新西兰拓荒,带了粮食和种子,带了羊和牛,带了日用品和工具,还有当年的高科技仪器、器材!他们怎么就能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的想法,把欧洲生活的一切都带过来呢?他们没有想过在这里挣钱而回家吗?
箭镇的中国人博物馆的说明词写的非常明确,当年来淘金的中国人他们想的是挣钱以后回家!
老公和我讨论的结果,这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中国人是有光宗耀祖的思想的,衣锦还乡的意识,家是在中国那个地方。老公感慨:中国人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但是。。。。。。。
同时,我明白一件事情:拓荒者是活在当下,他们一定有一种信心,自己的努力可以换来生活的富足。
以下照片是箭镇的中国人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