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注意到,每当世界第一高楼盖好的时候,一场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帝国大厦与三十年代的危机,双子星与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以及今天迪拜塔。那么,世界第一高楼真的与经济危机相关吗?要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以科学的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可能无法完成。
我在这里想提一个假说的模型,演绎两者之间的关系。盖世界高楼,说明前面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比较好,有了积累和闲钱,有了钱就需要去投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投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人们就想突破已有的边界,寻找新的领域,进行新的投资,超越过去。这时候,想象力就发挥了作用,如各个历史阶段的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等等,这些创新常常带来了新一轮的繁荣,让历史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例如蒸汽机、电、航空系统以及计算机、生物技术等等。技术进步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上升浪潮。
同样,人们也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我们财富的积累和想象力、创新能力匹配,社会就会平稳向上发展,当财富积累速度超过了认识和想象的空间,超越了创新的速度,就会造成重复投资,边际利润下降。由于实际收益低于人们的预期,直接造成了经济危机。
高楼和经济危机又是什么关系呢?当人们隐约感觉到创新、超越于增长的关系的时候,为了增长,会努力寻找创新。但当人们的想象力没有突破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为了超越而超越,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突破而突破这种现象。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被创新”“被超越”之类。
实际上,世界第一高楼也是一个被超越的事物。就是说当事人为了超越,但又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没有新的、实质性的创新,只有在楼的高度上做简单性的创新文章。但是,这种“被创新”实际上解决不了投资边际效益下降问题、它既不是由于经济进步,也不是由于制度创新,而是完全为了新而新的过程。可以想象,这种事情可以吸纳大量的投资,但是并不能产生相应的回报。
有人会说,迪拜的房地产投资时是很成功的。大楼盖了以后,销量很大,价格很高,但这种繁荣实际上是基于非理性的。人们得到同样的物质和文化的享受,并不需要花费这么多,大家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在迪拜进行置业,实际上是一种从众心理。另外,也有很多人是一种投机的心理,看到一种上涨的趋势就去进行投机,这种选择的根本特点就是不可持续。
从高楼问题回到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问题,我们现在在房地产消费方面其实也存在着缺乏想象力的问题,我们富裕阶层的确有很多钱,在房产上投入很多。但是从居住上来讲,独享1000平方米的大别墅,数十亩的山水庭院就一定很幸福吗?我们每家的居住面积是否需要数百平方米的面积呢?我们在居住面积上的追求是否也是一种在消费上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