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原创)
(2009-10-27 21:20:05)
标签:
环保技术后发优势环保产业水泥中国自主创新财经 |
分类: 能源与环保 |
环保,即保护环境业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同时,对产业界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不管是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大众的要求、还是国际社会的压力都要求我们再较短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重大环境保护问题。
环保是否可以依赖国外知识技术解决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国的环保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为解决中国的环保问题提出方案。即使是美国,其环保的复杂性也小于中国,因为美国国内的差异性比中国小得多。另外,在商业化社会指望使用人家的资源解决问题不现实,这必然会被要求付出高昂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国不会把环保仅仅作为全球的社会责任来履行。他们常常将其作为一个商机来处理。如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其要价往往非常高昂;并且他们的技术还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从长期广泛的实践来说,情况的确如此。另外,中国现在的环保比欧美日落后十年到二十年,如果现在采用他们的技术就相当于放弃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因为二十年的时间各项科学技术都有进步或突破,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而现有欧美日的环保技术很多是基于当时环保社会要求开发的,一旦他们国内环保建设完毕,由于缺乏需求,其环保技术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中国需要环保,如果找他们购买技术则是发达国家成熟技术赚取利润的机会,另外也给他们发展新一代环保技术提供机会。这一机会与其提供与人,不如提供于己。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包括装备)。但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尚属小国。所以在此方面,很多环保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赶不上社会的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并且我们有能力克服。如果放弃了自主开发,就等于放弃了后发优势,放弃了利用二十年相关科学技术进步去开发新一代环保技术的机会。同时,我国环保的重大需求也为开发新一代环保技术提供了机会。这一机会是留给自己还是送与他人,我想是不言自明的。
如果自己通过核心技术的开发,实现技术进步,在环保产业拥有世界领先、面向未来的环保技术,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中国虽然为后发国家,但后面还有许多国家,根据环保渐进性的要求,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将对环保技术和装备有更大的需求。如果我们不坚持自主开发,而是采用引进技术,我们最多只能解决国内环保问题。更多后发国家建设环保的机遇也就拱手让人了。
这点在我国已有先例,一个是我国的水泥制造,二十年前我国水泥制造技术很落后。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六五”“七五”“八五”计划中,百万吨的水泥厂需要全套引进,包括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技术。但是水泥行业没有在引进技术上停滞不前,而是对其进行了自主创新,同时也实现了装备的自主生产化,在国际上首先开发了日产万吨级的生产线。到现在,我国水泥装备不但满足了国内的巨大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同时我们的生产线不断出口到中东、沙特、法国等国家,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作为对比,我国石化行业的核心技术从一开始就一直引进,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能够自行制造各种装备,但很多大型装置的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引进。而且核心专利都控制在国外跨国公司,我们虽然产业发展得很大,但在自主方面是被动的。
环保作为未来最有希望、前景非常远大、容量巨大的产业,如果我们在起步阶段放弃了自主,可能会产生和现在医药产业类似的现状——即由于重要的药专利为外商控制,医疗设备依赖进口,广大社会大众常常为高额的医疗费而苦恼甚至倾家荡产。环保是造福于社会大众的,但是如果发展的路径没有控制好,在环保需求出现的前期,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就被他人控制,环保产业给社会大众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就不是那么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