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保的最终目的应是大众福利最大化(原创)

(2009-10-25 21:08:52)
标签:

环境容量

福利

环保设施

大众福利

机制

制度

财经

分类: 能源与环保

环保的最终目的应是大众福利最大化(原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污染也随之而来。污染的压力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环保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有一种说法,二十一世纪是“double E”,能源与环保。可见环保的重要性。

  说到环保,大家关注的可能是一些环境指标,或者说是建设多少环保设施,采取多少措施,去实现环保。实际上我们实施环保必带来整个社会的相关性变化,比如实施环保时需要物资和人力的投入,这个投入的选择,有时是较多的人力投入,有时是较多的物力投入。实施环保还要消耗一些物质和能力,这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实施环保是否可以不计代价呢,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实现环保是为了增进大众福利,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过多消耗资源,同样会减少社会大众的福利,同时,这些资源或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带来了环境问题。所以,在实施环保的过程中,始终应该是以相对少的投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次考虑此问题。首先,环境保护的目标是要去保护环境,就是让由于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的改变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在此,存在一个环境容量的问题。由于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对各种改变有一定的承受力,即它是能够自然降解有害影响的。但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后,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从这点来看,环保措施是应该在环境容量不能承受的条件下实施。其次,实现环境保护又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机制的设置。如美国的排污权交易,CDM机制。这些都是通过机制设置引导和鼓励社会做有利于环保的事情,增进环境保护。在这个层次上,除了宏观机制的设置,还有相对微观的事情也可以做。如,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公共交通,让轨道交通替代汽车就可减少氮氧化物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同理,我们也可以推广或促进建筑的节能、建筑材料的减量化,以及建筑过程中的渣土等运输量的减少来实现节能减排。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各种各样既有工艺的改进,或者工艺的创新,在生产工艺中减少最终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工业。只有在这些措施都采取以后,最后对还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采取工程措施控制,在工程措施的控制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就是在工程中,如在环保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有一些节能和减量化的指标,来促进环保工程本身的节能与减量化。

  只有综合利用这些层次,尽量利用自然给我们禀赋的环境资源,利用各个相关领域资源优化的配置,利用技术进步,利用科技的进步才可以降低实现环境保护消耗的资源,实现环境保护的高性价比,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次渐进的过程。

   总结以上过程:首先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其次是通过机制的设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是实现技术进步,最后不得已才实施环保工程。在实施环保工程的过程中也要实施有效的工程设计,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保工程本身的节能与减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