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由于早期是把出租车当成一种高消费的领域,在很多城市出租车都有营运证。营运证通过拍卖产生,一个出租车的营运证可能价值几万、十几万,由此造成了出租车运行成本增加。
现在,城市到处堵车、停车困难。如果出租车发达、打车方便的话,很多人即使拥有私家车,也会去乘坐出租车。如果大家都去乘坐出租车,实际上可以降低道路和停车资源的消耗,提高出行效率,提高交通中公共交通的成分。但是由于现在打车很难,造成大家不乐意打车,还是开车出行,直接造成大量车辆的堵塞;由于堵塞,进一步增加了汽车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发展到今天,出租车应该作为一种大众消费、一种公众出行的交通手段。不但不应加以抑制,而是应当加以鼓励。
在城市应该鼓励出租车、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特别是要建立出租车与轨道交通特别方便的换乘系统,形成高效率的组合交通。另外,出租车作为一种高度分散化的运行工具,以前都是由出租车公司管理,包括固定投资和营运证。如果取消了营运证(即出租车入门的门槛),鼓励出租车的发展,实际上是鼓励公共交通事业的一部分。通过发展出租车,我们还能收到节能减排之效果。政府对出租车可以进行宏观引导,用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甚至是电动车,发展城市公交。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减少城市低空氮氧化物排放和氮氧化物被太阳照射产生的臭氧(这是对人类的危害最直接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通过便捷的出租车和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可以进一步节能减排。
从出租车的发展形势来讲,现在是以企业为主。但对于出租车这种高度分散的行业来讲,我们只要搭好一个平台,建立好制度,再加上行业的监管,实际上出租车不一定非要企业运行,也可以个人运行。而运行则是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进行,接受行业监管。如果采用了此模式并淡出营运证,前期投入的出租车公司的相关的既得利益应该怎么去补偿呢?其实也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
出租车企业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收租金,没有多少真正的管理,所以没有必要设企业。虽然出租车的进入门槛取消了,同时企业淡出行业,但是平台依然需要,而且需要大力发展。我们可以建立电话呼车平台,统一资源配置。现在出租车空载时是车在路上无目的跑,等人招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交通量和能源的消耗,可以适当调整模式。如在地铁站口、公交站等交通节点,并在面上按照一定间距设一些出租车等待停靠点,出租车一旦卸完客,就在平台系统的指导下,等待呼叫。停车点应该设得比较密,一旦有客呼叫,很快就能达到客人的所在地。这不但降低了交通量,减轻路堵的情况,也降低了油耗。
除了建设平台的补偿以外,更进一步的设想是,关于出租车其他的增值服务可以由企业去做。如果这些补偿还不够的话,我认为政府可以代表社会对其进行利益补偿。总之,在利益得到补偿的前提下,让这些不需要的机构退出市场。
同时,还有一个更新的设想,现在大量私家车在路上行驶时可能只载有一两个人,载人能力并没有得到发挥,如果建立一种合适的准入机制,在通过考核、认定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一部分私家车具备载客能力,它也可以挂在出租车平台之上,在有能力情况下进行载客。平台可以指导它带客,指导客人租车。这除了授权以外,当然私家车也需要自身投入一些硬件设施,包括车顶灯标志带客区间,同时也需要安装一些集成系统。如果这一方式能够建立,也将给传统出租车公司一个新业务,如培训、认定、平台服务等。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发挥私家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载客能力,也可以实现增加载客率、减少能耗的目的,有助于节能减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