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引文来源(参考文献)的标注
(2010-08-24 21:23:17)
标签:
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标注方法图书 |
分类: 图书编辑营销 |
图书中引文来源(参考文献)的标注
万国清
2012年5月29日
高校教材引用其他文献通常有三种情况:引用原文、引用大意、引用数据和观点。
教材中非原文引用的标注方法较为灵活,原文引用建议使用“著者-出版年制”标注引文来源。
说明:引文来源的标注有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两部分组成,通常作者只关注文后的著录,即“参考文献著录表”,而经常忽略“文内标注”。文内哪一句话、哪一段文字、哪一个数据、哪一个观点来自哪个文献,都要在正文内标好,而且正文中涉及的文献应该在“参考文献著录表”中有对应项。
一、非原文引用
引用大意、数据、观点,或者只对原文进行了较小程度的改动,这些都是非原文引用,采用“著者-出版年”或“顺序编码制”均不是很妥当,常见的方法有文内注、脚注两种方式,笔者从行文方便性、读者易读性两方面考虑,推荐文内注或正文中直接说明的方法,参见示例1~示例3。需要提醒的是参考文献列表中一定要有文中提到过的所有文献。
示例1
据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我国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房价收入比为8.76,较2009年上升0.46,北京、上海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20,也就是说一家人用20年以上的全部收入才有可能买得起房。
示例2
据新华网2012年2月3日《我国楼市三大“神话”终结
示例3
利用平均指标可将同类现象的一般水平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和现象发展的过程、趋势及变动规律,见表9.1(表中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栏目,http://www.stats.gov.cn/tjsj/)。
二、高校教材参考文献体制的选择
参考文献的文内注释和文后著录有两种方法,一是“顺序编码制”,二是“著者-出版年制”。同一部著作可采用任何一种体制,且只能用一种体制。
顺序编码制看起来似乎更为严格,使用范围更广,学位论文、科技类杂志上的文章几乎清一色采用顺序编码制,甚至多数高校教材的参考文献列表看起来也很象顺序编码制。
对于高校教材来说,顺序编码制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文后参考文献列表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一般高校教材在二百页以上,教材创作和编辑过程中各版块内容顺序可能会调整,引用的文献会变化,如果使用顺序编码制,只要有一条引用文献变化,其后所有条目的序号都要变化(文后参考文献表和正文内注释都要跟着变化),参考文献条目变动带来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要想不出现标注错误也是很难的。
有一些教材出版社进行了简单处理,只在书后著录参考文献表,文内不加注释,笔者认为此种方法不可取,不仅仅是对引文原作者不尊重,也有助长学术不正之风之嫌。
还有些出版社文内用非标准方法,如“资料来源:****”进行标注,这种方法对图、表和大段的案例较为适用,对于正文中的内容并不合适,太过烦琐,且格式全书不统一,不是很恰当。
笔者认为顺序编码制更合适短小的文章,而不合适二三百页教材的引文注释。
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一般按汉语拼音顺序(外文按字母顺序)排序,文内标注按“(著者,出版年)页码”格式进行标注,参考文献的删、增、改都比较方便,不会引起混乱,不存在上述在顺序编码制的问题,故而它更合适长篇大论的文章和教材。
三、“著者-出版年制”示例
使用“著者-出版年制”标注参考文献来源,文内的注释方法参见示例4,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参见示例5,成段引用时文内注释参见示例6。
示例4
□□□□□□□□□□□□□□□□□(胡金荣,2010;万国清,2009b)。□□□□□□□□□□□□□□□□□,□□□□□□□□□□□□。□□□□□□□□□□□□□□□□□□□□□,□□□□□□□,□□□□□□□□□□□,□□□□□□□□□□□□□□□□□□□□(李海峰
说明1:引文来源于多处,用分号分开。
说明2:引用同著者同一年发表的多篇文献时,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出版年后依次加a,b,c…
说明3:需要注明引文页码时,括号外用上角标注明。
无论哪种注释方式,正文中使用到的文献,应该在文后(全书最后)的“主要参考文献列表”中清楚的列明,否则读者对文内的注释会不明就里。
示例5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金荣.
[2]老牛头.
[3]李海峰,张莹.
[4]万国清.
[5]万国清.
[6]万国清.
说明1:上述各文献前的序号可加可不加,此处为说明方便加上了序号。
说明2:[1]、[3]为图书类引文示例;[5]、[6]为期刊类引文示例;[2]为网页类引文示例;[4]为报纸类引文示例。
说明3:需注意[3]中图书版次格式。
说明:[2]中“2008”是文章在网页刊载年代,“[2009-5-7]”是网页抓取时间。
四、“著者-出版年制”常见问题
下面对著者-出版年制常见问题进行简单解释。
(1)引文的原始来源要准确,不能将“中转站”当作成原作者。这个问题在引用网页内容时问题最多,网页上的文章多引自报刊,此时报刊才是原始来源,而网页则是“中转站”。到底是谁的著作权人,一定要分清,参考文献只能标注“原始”注作者,绝对不能标上“中转站”而引起张冠李戴的错误。(可参见:图书中文献原始来源的查找实例)
(2)资料较陈旧,多方转载,无法分辨原始作者。此种情况下可在文内标为“佚名”,文后参考文献表不再著录。
(3)成段引用时的文内标注。引用的文字是多段文字时,文内如何标注,国标并未给出标准。笔者认为宜放到段下另起一行,右顶格为宜,不宜直接跟在段末,以免误认为只有该段最后一句是引文(参见示例6)。
示例6
□□□□□□□□□□□□□□□□□□□□□□□□□□□□□□□□□□□□□□□□□□□□□□□□□□□□□□□□□□□□□□□□□□□□□□□□□□□□□□□□□□□□□□□□□□□□□□□□。
□□□□□□□□□□□□□□□□□□□□□□□□□□□□□□□□□□□□□□□□□□□□□□□□□□□□□□□□□□□□□□□□□□□□□□□□□□□□□□□□。
(老牛头,2008)
(4)引文稍有修改、删减时的文内标注最好参考本文“一、非原文引用”进行文内标注。
(5)文内注释项在参考文献表中必须有对应项。如果参考文献表中无相关条目,读者基本上不可能知道“(万国清,2009b)”有何含义,指的是哪篇文献。
(6)网页类引文,如果无法查明作者,且能确认该网站为首发网站,则网站名可视为作者名,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简介(http://www.ptpress.com.cn/Aboutus.aspx)”,著作者可视为“人民邮电出版社”。
著者-出版年制更具体的使用方法需读者自行查阅GB/T
五、引用新闻报道等特例
如果教材内引用新闻报道原文,除按上述文内注释的方法标注文献来源外,笔者认为采用新闻报道惯用的方法对读者更容易接受,不过此时需要注意时间要补上年代,参见示例7和示例8。
示例7
法制晚报2011年04月19日(李奎
示例8
中国网2012年2月24日讯(南柳)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本人联系方式:13051901888/wanguoqingljw@163.com
高校教材创作参考资料汇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3962d0100b8rc.html
本人编辑出版的教材简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3962d0100ww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