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智子疑邻》有感 (甜甜)

(2008-07-27 00:47:30)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教育

分类: 童言稚语

读《智子疑邻》有感 <wbr>(甜甜)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来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个有钱人,有天下雨,他家的墙被雨水泡坏了,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对他说:“如果不修墙,小偷就会来。”可是他没有修,当天晚上果然被偷去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件事,富人觉得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是小偷。

  读完我觉得这位邻居真的很冤枉,为什么明明是想好心提醒一下富人,却被那富人认为自己就是小偷,邻居一定很后悔提醒那富人吧,因为即使提醒了富人,富人不但没有补墙,还把罪过推托在邻居的身上,认为邻居就是小偷。早知如此,何必去当那雷锋,还落得个好人没好报的下场。

  看着这寓言突然想起雷锋的死因,据说是在帮部队指挥军车时被撞到头部,也就是说雷锋是在他助人为乐的岗位上牺牲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活该,即使他不去指挥,部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远没有失去一个队员的损失大。况且对雷锋其本人更有利。

  做好事时最好还是想一想该不该去做那好事,当那好人,这样就不会明明是做好事却被人误解成坏人,好心没好报还得来个恶果了。

 

读《智子疑邻》有感 <wbr>(甜甜)

评语一:
甜甜马上读初中了。这篇“读后感”是她读初一语文课本中韩非子的“智子疑邻”所想。写出了孩子的心声。文中表达是孩子本愿,少见抄袭。这是可贵处。

现在的孩子,令很多的家长感到迷茫,觉得沟通难。我一个公务员朋友的孩子读初中,他和我说:很无奈,他说的话孩子听而不闻;孩子的言行,他困惑不解。他给我举例子:有一天后半夜,雷声大作,暴雨骤降,他惊醒后来到孩子房间,发现孩子不见了。屋内各处寻找,最后在阳台发现了她。孩子静坐板凳上,呆呆地向外注视着。他走近问:干什么呢?孩子淡淡地答:听雨。他跟我抱怨:这不是有病吗?深更半夜,听哪门子雨呢?我说他失去了孩子的世界。

走近孩子,贴近孩子的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少了许多的困惑和无奈,也能把远去的雷锋请回到孩子的心里。
                                                         
                                                          

读《智子疑邻》有感 <wbr>(甜甜)
评语二:
看了甜甜这篇习作感觉亲切。孩子用自己的心在读寓言,读社会。她所说的是她所能感受得到的真实世界。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那个年代,雷锋是家喻户晓的助人为乐的典范,是我们崇敬和爱戴的榜样,可是到了现在的孩子眼里,雷锋的牺牲成了活该。时代的进程已经将过去活埋,我很想告诉孩子,除了生存以外还有更崇高的精神领域,可是语言的匮乏让我找不到方向。是当今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太过现实?期待一个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