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代育儿压弯腰的老人们
文:叶叶柳
周末,在小区的小花园遇到了邻居张阿姨,她正抹着眼泪打电话。我进退两难,正准备走时,张阿姨叫住了我,她电话已打完。我连忙拿出纸巾,让她擦擦眼泪。
张阿姨一边擦眼泪,一边跟我说:想老伴了,跟他说说话,你看我,老了老了,跟老伴分居两地,老家回不去,儿子家待不下去,想不到自己的晚年生活竟然过成这样。
张阿姨退休前是一位教师,老伴是供电系统的领导。7年前,儿媳生下孙女后,休完产假就去上班了,她从老家一个人过来带孩子,当时老伴还没退休。儿子在部队工作,工作忙,很少回家,媳妇是个甩手掌柜,家里的事什么都不问,早上出去,晚上下班了也不回家,在外面逛街吃完饭才回家。张阿姨每天一个人带孩子、做家务,累得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家里所有的开支和孩子的开支都是张阿姨支付。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老伴心疼她,提前退居二线,从老家来帮她。老伴来了后,张阿姨肩上的担子轻了一点,可老伴看不惯儿媳的生活方式,心里憋着气。在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上,儿媳和他们的冲突越来越多,儿子内向、老实,一句话也不说。在与儿媳的一次争吵后,老伴气得回了老家,她也跟着回了老家。他们才到老家,孙女就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哭着喊奶奶,她舍不得儿子、孙女,又来到了儿子家,可老伴再也不肯来了。
像张阿姨这样的“老漂族”,在我们的身边数不胜数。所谓“老漂族”,是指本可安享晚年却为抚养孙辈而跟随子女从外省市搬到现居地短期或长期生活的、非本地户籍的异乡老年人。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有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为照顾晚辈而流动的老人比例高达43%。
老漂族们从各地汇集而来,说着不同的方言,却从事着相同的“工作”:起早贪黑悉心照顾孙辈,做好饭菜等待儿女下班回家。表面上,他们是这座城市极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却并不真正属于这里。他们一边享受着天伦之乐,一边承受着外人难以理解的孤独与烦恼。
作家德尼罗说:没有自私的儿女,就没有崩盘的老人。德尼罗的儿子出生后,也是由他母亲帮忙带的,但他和妻子商定:每天必须让母亲中午可以睡午觉,晚上可以出门跳舞,保证她的休息和放松时间。
俗话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可很多老人却被隔代育儿压弯了腰,绊住了腿,搞得哪儿都去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都在力不从心的带娃中艰难度过,甚至连最起码的健康都透支殆尽。真希望子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帮父母分忧,让老人们能活出一段最美的夕阳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