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支育儿引发的思考

(2017-11-17 13:01:03)
标签:

育儿

透支育儿

杂谈

分类: 我说育儿
透支育儿引发的思考


                                透支育儿引发的思考

 

                                文:叶叶柳

 

      今天早上,看了一则新闻,新闻说的是江苏南京的一宗少年跳楼案。

 

      一对工薪族夫妇为了让儿子有好的教育环境和好的生活,借钱贷款买了一套学区房,从孩子小学到高一,整整10年,这对夫妇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兼了几分工作,才勉强维持儿子的各种教育开支和生活上的奢侈开支。

 

      孩子跳楼的原因是他要父母给他买两部高档的最新手机,大约需要一万五,一部给自己,另外一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父亲认为儿子去年才买了一个七八千元的手机,今年又要买,不同意,儿子辩解,父亲长期压抑的情绪控制不住,一时怒从心起,第一次狠狠地打了儿子两耳光,儿子赌气跳了楼。所幸,他们家住的是三楼,下面又是草坪,经过抢救,儿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能否恢复如初,还不好说。

 

     像这样的事情不仅新闻上能看到,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我认识一位妈妈,夫妇俩都是普通的小白领,做销售的,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可他们对孩子的培养却很舍得花钱,女儿从三岁起学钢琴,家教一对一的,此外还上了很多兴趣班,孩子吃的用的都很讲究,他们的收入远远维持不了女儿的开支,就去找双方父母支援,长此以往,搞得老人经济负担加重,怨言四起,家庭关系很紧张。

 

     确实,如今的城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重视程度,择校、买学区房、一对一培优、请外教学英语、国外游学。很多教育专家指出:中国许多父母,拿着工薪阶级的薪水,却在支付着中产阶级的教育消费,这属于“透支育儿”。

 

    很多家长在抱怨教育成本太高的同时,更应该冷静思考,许多事其实是家长自己的选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太焦虑,焦虑的家长容易悲观,缺乏安全感,他们会努力的在孩子身上寻找安全感,于是对孩子的要求近乎完美,不惜花费重金去培养孩子,经常非理性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即所谓的溺爱。通过这种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他们想缓解自己的焦虑。

 

     社会学家雷洪认为,对孩子的经济投入和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一定成正比。建议家长要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把精力和经济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上,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家庭,都应该选择和自己的收入相匹配的教育支出,长期的打肿脸充胖子,透支育儿,对家庭和孩子都会造成危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多些理性、少些焦虑,多些宽容、少些功利,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