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逃离北上广是否适合每个人
文:叶叶柳
近日,看了一篇文章,是一个逃离北上广女白领的感悟。
1986年出生的她,毕业于211高校——郑州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在中关村找了份月薪两万的工作,还在北京买了套一居室。
转眼间,她在北京已经7年了,可家里人却催她回老家,原因是她年近30了,还没找到对象,父母担忧一个大龄未婚女子漂泊异乡,总归是凄凉的。
她一直没答应,但突如其来的一次生病让她改变了主意。
想到自己这次生病时,一个人在夜里忍着剧痛,孤苦无依的去看病,要是在老家,
一家人每天在一起,互相依靠,至少每天到家可以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
于是,她辞掉了工作,卖掉了房子,回到了老家县城。
在老家一年里,她经历了求职无门,爱情无望的痛苦,一家人因为这些事也没有过上想像中的幸福生活。最终,她还是决定:逃离小县城,重返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一种社会现象,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生活压力外来人口多的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可能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而现在重回北上广,又成了众人热议的话题。一年乃至更早以前,主动或被动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家乡等二三线城市的事业挫折特别是“拼爹失败”后,被迫返回北上广。本文中的女白领逃离了北京, 回到故乡工作生活,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又重回北京,但也有乡土情结浓郁的人回到家乡如鱼得水,适应的很好,朋友大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春大学毕业后,为了结束异地恋,来到了上海与女朋友相聚。他在上海5年,已经是一家媒体的副总,拿着不菲的年薪,可是他并不快乐,在快节奏的工作与高压力的生活下,他觉得自己身心疲惫,找不到目标。
有一天,他告诉我们,他辞职了,离开了上海,回到了江西赣榆。他在当地买了几个山头,招了一些人,种果树,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和做生意姐姐的投资。
几年过去了,他的水果基地初具规模,销售渠道多元化,不仅在当地销售,而且销往全国多地,还在上海建立了销售点,进入了上海很多卖场。他在水果基地还搞了面向大众开放的农家乐。
春也是逃离北上广的一员,他回县城后,不仅适应了县城的生活,而且把自己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由此看来,逃离也罢,逃回也好,心安之处即故乡。不管在哪个地方生活,只要你能在这个地方实现你的梦想,那它就是你的桃花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