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选系仅供参考)水稻群14371823
抗病高产优质水稻绥粳11号(受植物新品种保护)
| 所属类别: |
垦稻系列 |
| 商品编号: |
KDD001 |
| 商品名称: |
垦稻21号 |
|
|
|
|
|
|
|
|
4、垦稻21
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09004
原代号:垦04-951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7年以垦稻9号为母本,以垦96-614/垦96-730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1片叶,株高92.6厘米左右,穗长16.4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0.5粒左右,千粒重26.5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4%~83.2
%,整精米率62.2%~69.6%,垩白粒米率3.5%~14.5
%,垩白度0.4%~1.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2%~18.0%,胶稠度70~77毫米,食味品质79~84分。接种鉴定:叶瘟3~3级,穗颈瘟1~3级;耐冷性鉴定:处理空壳率18.0%~19.3%,自然空壳率6.1%~9.7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6.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8368.0公斤,较对照品种合江19平均增产4.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38.8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16增产15.3%。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4月15日— 4月25日播种,
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2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230公斤、磷酸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后期采用间歇灌溉。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
|
http://www.kenruiseed.com/newEbiz1/Boot/ProductMgmtResourceServlet?ProductID=c373e9266fce101e8ffe974d90421d45&AttrName=BigImage
查看大图 |
| 所属类别: |
垦稻系列 |
| 商品编号: |
KDD002 |
| 商品名称: |
垦稻20号 |
|
|
|
|
|
|
|
|
3、垦稻20
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09003
原代号:垦04-549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以垦98-495为母本,以垦94-104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1片叶,株高96.2厘米左右,穗长17.4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4粒左右,千粒重27.8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8%~83.6
%,整精米率61.5%~69.0%,垩白粒米率2.0%~14.5
%,垩白度0.2%~0.9%,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6%~18.2%,胶稠度68~83毫米,食味品质79~82分。接种鉴定:叶瘟3~3级,穗颈瘟1~5级;耐冷性鉴定:处理空壳率15.9%~17.6%,自然空壳率4.8%~7.1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93.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8888.0公斤 ,比对照合江19平均增产10.8%。2008
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59.6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16增产15.2%。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
4月15日— 4月25日播种,
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2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230公斤、磷酸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后期采用间歇灌溉。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
|
http://www.kenruiseed.com/newEbiz1/Boot/ProductMgmtResourceServlet?ProductID=c373e9266fce11338ffe974d90421d45&AttrName=BigImage
查看大图 |
一、品种来源:
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原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品系代号为绥02-6159。
二、产量结果:
2005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比对照东416增产6.8%;2006年省区域试验,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0.3%,二年平均增产9.0% ;2006年同时参加全省生产试验,比对照东农416平均增产10.0%。绥粳11号产量潜力为8000—10000公斤/公顷。
三、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日数为131天,所需所活动积2446.0℃,比对照品种东农416早1天,株高92.1cm,叶色浅绿,活秆成熟,秆强抗倒,分蘖能力中上,抗稻瘟病能力强。穗长17.2cm左右,每穗粒数94.1粒,无芒,千粒重24.2g,米粒偏长,食味好,三年米质分析平均结果:出糙率81.5%,整精米率71.0%,垩白米率0.7%,垩白度0.03%,直链淀粉含量18.4%,胶稠度75.9mm,粗蛋白质8.9%,食味评价77分。品质达国家3级优质米标准。
四、栽培要点:
适于旱育稀植栽培,4月10日~4月20日播种,5月 15日~5月 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 30×13.3厘米左右,每穴3-5株。中上等肥力,公顷施尿素250公斤,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及粒肥,施氮肥的比例为3:3:3:1, 磷酸二铵100公斤全部做为基肥,硫酸钾50公斤分基肥、穗肥,比例为6:4。
五、适应区域: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
长粒王(明选SJ4)
此品种是明丰农业服务部通过不断的杂交改进,经加代提纯扩繁,精心培育而成的新一代超高产、超抗病大穗长粒新品种。于2005年推向市场,通过几年的布点试验,综合形状高出垦稻12高出21.8%。2005-2006年在佳木斯、依兰、勃利、桦川、桦南、虎林、密山等地布点试验公顷产量为20800斤。2007-2008年公顷产量在22000斤。从而打破了长粒香高产纪录。并为广大稻农誉为“长粒王”。
特征特性
粳稻,株高95-100厘米,穗长19-21厘米,穗粒数120粒,千粒重27.6克,生育日数为133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为2400℃。长粒细胸米,长宽比2.1-2.2,出米率高,无垩白,透明光亮,优质米,植株紧凑,活秆成熟,抗倒伏,抗稻温病,耐冷抗病,米质清香,是典型的长粒香稻。适应我省第二积温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栽培要点:4月15~25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适宜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插秧规格30×13厘米,每穴3~4株。注意事项:多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浅水灌溉,后期间歇灌溉
超级吨稻(明选1851)
该品种从日本引进,经国内水稻育种专家历经8年,采用特殊三系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自推向市场以来,以其超强稳产性、抗病性、独一无二的米质等综合优势,被育种专家及广大稻农称之为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此品种两超两抗过人之处:
1、
超高产:此品种采用特殊的三系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增产潜力不可估量,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21530斤。2005-2006年区域试验最高产量23810斤。专家预测:条件好的情况下,垧产突破30000斤是不成问题的。
2、
超抗病:2003-2204年普遍发生稻温病,明选1851不但没有染病,而且照样打出高产纪录,2005-2006年在异常气候条件下,普遍发病严重,许多地块甚至绝产,而明选1851大灾之年平均垧产都在2.1万斤以上,2007年更是表现突出2.3万斤,许多稻农不相信,还有这么高产抗病的品种,到地里实际考察后,明年说啥也要种它。
3、
抗冷抗瘠薄:株高95CM左右,穗长22-23厘米,最大穗粒数可达198粒,千粒重27克,活秆成熟,不倒伏,连续三昼夜18度低温结实率达95%,抽穗灌浆成熟快,生育日数128-130天,需活动积温2380度左右。适应我省第二、三积温区大面积种植。
栽培要点:适宜大中棚旱育苗,4月10-20日播种,5月15-25日移栽,并于插秧前、分蘖期、开花前期、各喷施叶面肥,可增产15%以上
明选137水稻问世
该品种是明丰农业服务部与水稻育种专家合作,采用低温育种、遗传育种相结合方式选育而成。对低温引起的障碍性冷害,开花灌浆期低温不结实,白穗空粒现象有显著的抵抗性,2007-2008年通过佳木斯、依兰、鹤岗、双鸭山、三江等地区大面积推广,产量高出常规品种25%,是难得一见的好品种,试验推广二年来种植面积巨增。
1、
株型好,产量高:株高90厘米,株型秀美,颜色深绿,穗长19-21厘米,一般每穗粒数138粒,最高可达205粒,株型收敛,连续几年试验,一般亩产1600斤左右,垧产在21000斤以上,稳产增产,在同积温区品种中堪称王牌。
2、
米质优、效益高:精密率在78.5%,米粒长,外观美,无腹白、心白。米色清白透明,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市场价格高,好吃好卖。
3、
灌浆快,抗病强:该品种出苗整齐,分蘖能力强,长势快,活秆成熟,特抗倒伏,抗寒性强,抽穗灌浆速度快,抗稻温病特强。生育期128天,需活动积温2350度,适应我省第二、三积温区种植,率先引种回报无限。
栽培要点
一般4月15-25日播种育苗,5月15-25日插秧。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播种量手撒播250-300克/立方米,机插盘育100克/盘,插植规格30×10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二铵、尿素、硫酸钾分别为100公斤、250公斤、100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深-浅常规灌溉或后期采用湿润灌溉,8月末排干,9月下旬当籽粒达到黄熟期及时收获。
超高产、超抗病珍珠稻(明选一号)闪亮登场
稻瘟病——我省稻区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尤其这几年在许多水稻产区,稻瘟病的流行已经给许多稻农造成大面积减产,并影响我省水稻市场发展。明丰农业服务部历经五年时间终推出集高产抗病为一体的水稻新品种明选一号。2002-2003年在佳木斯、建三江、桦南、桦川、依兰、虎林、密山、八五三、八五九试验布点,产量抗病性在参比20多个品种中独占熬头。2007-2008年表现更为突出。明选一号没有任何感病迹象,垧产轻松超过2万的突出表现,创造水稻品种单产榜首,使引种该品种的广大稻农带来了巨大效益。
一、产量特高:连续四年各地区试验平均亩产1600-1650斤,正常年景,垧产可突破2万斤。穗长18-20CM,每穗130粒左右,最大穗粒数达180粒,散穗、分孽力强,每一项数据都高出常规品种的25%左右,是早熟水稻的王牌品种。
二、抗病特强:近几年稻区病害严重,明选一号以独特抗病表现被水稻界专家称之为“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的又一次革命”。同样的地块,同样的管理,别的水稻感病,明选一号百病不侵,把一些稻农高兴的直流泪,他们打下来的稻种还未拉回家就被左邻由舍一抢而空!获得比其它品种高出几倍的利润,能不高兴吗?
三、株型极好:出苗整齐一致,植株收敛,剑叶上举,分蘖离强而集中,株高90CM,叶色浓绿,活秆成熟,杆壁加厚,抗寒性好,特抗倒伏,从远处看,好似刀切一般,威武壮观,一看就与众不同。
四、米质特好:明选一号无腹白,无心白,适口性好,米饭很远就可闻到香味,早熟稻熟期,晚熟盗米质,深受客户欢迎,每年收获之后都成为市场销售最快的品种之一。
五、适应性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9天,出苗成熟需活动积温2380度。适应我省第三积温区中上限和第二积温区种植,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栽培要点:4月20-25日播种育苗,5月末前插秧结束,插秧规格8X4或9X3寸,每穴3—4株
绥粳24
|
龙粳27(龙交04-2182)
一、品种来源:
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杂交育种选育而成。特征特性:主茎11片叶,插秧栽培生育日教为126天,需活动积温2280-2330℃。株高87.0厘米左右,穗长16.8厘米,平均穗粒数88拉左右,不实率低,千粒重26.0克,颖尖秆黄色,无芒。株型收敛,分蘖力强,幼苗生长势强,活秆成熟,抗倒伏性强,抗稻瘟病性强,耐寒。一般产量7500-8500公斤/公顷。
二、适应区域:
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
|
龙粳28(龙育04-1465)
主茎11片叶,生育期125天,活动积温2250-2300℃,活杆成熟,抗瘟较强,米粒精亮,千粒重28-29克,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及四积温带上限。
龙粳16
http://i.cn.yahoo.com/03400264511/blog/p_4/#//images.99114.com/upfile/pro/20061211/ori/1540317101.JPG
龙粳16: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5-130天。活动积温2260-2310度。株型收敛,剑叶上举开张角度小,叶里藏花型,散穗,稀有短芒。株高88.8厘米左右,穗长18.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79.3粒左右,粒长4.9毫米,粒宽2.7毫米,长宽比1.8,千粒重24.2克。产量表现:2003摄式度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00公斤,较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4.5%;2005年生产实验平均产量8941公斤,较对照合江19号增产9.0%。栽培技术要点:一般4月15-25日育苗,5月15-25日插秧。该品种适宜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插秧规格30X10厘米左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施二铵、尿素、硫酸钾分别为100公斤/公顷、200-300公斤/公顷、100公斤/公顷。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
龙粳18
高产、优质、耐寒、抗病水稻新品系 特征特性: 生育日数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 128 ~ 130 天,需活动积温 2350 ~
2400 ℃ 。主茎 12 片叶,较对照品种东农 416 早 2 天。株高 90cm ,穗长 17cm ,每穗粒数 100 粒,空秕率
8.0% ,千粒重 26.6g ,叶色淡绿,无芒。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粳米二级以上标准。 2004 ~ 2005
年分析,糙米率 82.8% ,精米率 74.8% , 整精米率 70.1%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极小 ,粒长 5.1 mm ,长宽比为
1.8 ,直链淀粉含量 17.6% ,胶稠度 71.9mm , 碱消值 7.0 级,粗蛋白 7.4% ,食味 84 分。 2004 ~
2005 年省区域试验较对照东农 416 平均增产 9.07 % ,一般产量 8000 ~ 9500 公斤 / 公顷 。 2006 年
9 月 24 日 在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 160 亩连片地进行了现场龙交 01B-1330 超级稻鉴定验收。实收面积 1.17
亩,按国家标准折算实际产量 22531.2 斤 / 公顷。 秆强 有韧性,分蘖力较强。较抗稻瘟病 2005 年人工接种鉴定,龙交
01B-1330 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分别为 1 级、 1 级和 5 级;对照品种东农 416 分别为 5 级、 1 级和 5
级。高肥自然鉴定,龙交 01B-1330 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分别为 1 级、 3 级和 3 级;对照分别为 1 级、 5 级和 5
级。耐寒性强,龙交 01B-1330 处理后空壳率 7.59% ,对照东农 416 为 19.68% ;龙交 01B-1330
自然空壳率 3.32% ,对照品种东农 416 为 1.57%
。栽培要点:高产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钵育摆栽或二段育苗技术、行株9-12*4-6寸cm,穴插2-3株。水层管理采用前期浅水、中期晒田、后期间歇湿润灌溉方法,施肥前促后控。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本田施尿素200-300
kg/hm,二氨100kg/hm、硫酸钾150100kg/hm。适应区域: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
龙粳19
|
|
|
|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龙粳19号(原代号龙选99-196)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性较强、耐寒性强、丰产稳产、中早熟、分蘖力强、活秆成熟、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适应第二、三积温带种植的长粒优质水稻新品种。
一、历年试验产量结果
2000~2001年所内产量鉴定,平均产量7933.3kg/hm2,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平均增产8.6%;2002年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6500.0kg/hm2,
较对照东农416减产6.6%;2003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684.9kg/hm2,
较对照东农416增产3.0%,2004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890.6kg/hm2,较对照东农416增产6.2%,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287.8kg/hm2,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平均增产4.6%;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63.3kg/hm2,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增产10.6%。
2006年在桦川、桦南、通河、方正、呼兰、依兰、延寿、木兰、五常、鸡西、双鸭山、齐齐哈尔、绥化、勃利等县(市)生产试种1.0万hm2以上,深受稻农欢迎。
二、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优缺点
1、熟期性:生育日数130~132d,需活动积温2390℃左右,与对照品种东农416相仿,为中早熟品种。
2、优质性:2003~2005年米质检测3年结果平均:出糙率81.5%,整精米率68.3%,垩白粒率2.7%,垩白度0.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7%,胶稠度74.0mm,食味83.3分。
3、抗病性:省种子管理局指定抗病鉴定单位2004年和2006年抗稻瘟病鉴定结果(两年之间的幅度),接种鉴定:叶瘟1~1级,穗颈瘟1~3级;自然感病:叶瘟2~3级,穗颈瘟5~5级。为抗稻瘟病新品种。
4、耐寒性:省种子管理局指定耐寒性鉴定单位2004年和2006鉴定结果(两年之间的幅度):处理空壳率12.6
%~19.8 %,自然空壳率7.1%。为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5、其它特征特性:主茎12片叶,株高97.0cm左右,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散穗,分蘖力强,耐寒性强,幼苗生长势强,活秆成熟。穗长18.0cm左右,每穗粒数88粒左右,不实率低,颖及颖尖秆黄色,无芒,千粒重25.0g。
三、栽培要点
该品种适宜旱育稀植插秧栽培,一般4月15~25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插植规格30cm×13cm左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施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分别为100kg/hm2、200~250kg/hm2、100~150kg/hm2。水层管理采用前期浅水、中期晒田、后期间歇湿润灌溉方法,8月末停灌,成熟后,及时收获。为确保高产稳产,注意防止倒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四、适应区域
|
该品种适合第三积温带上线种植,,要注意防止倒伏,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培育壮苗,防止徒长,控制秧苗一二叶间距伸长。及时收割。插秧机六行要插30---14以上。八行要插大垄双行,也就是八行变六行,就是二。五行不放秧苗。
水道新品种龙粳20
该品种是2007年1月份审定推广,黑审稻2007004号
特征特性;主茎11片叶。生育期125--130天,需要积温2300--2350度。株高90厘米,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抗倒伏,平均每穗90粒,长宽比1.7;1。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中期耐寒性强。产量在8000公斤以上。米质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
该品种切勿氮肥过高,比空育131减少10--15%。
水稻新品种垦鉴稻14(02---393)
生育期128天,主茎11叶,比合江19晚1--2天,需活动积温2320--2350?(再继续测定),出苗早,分蘖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18厘米左右,每穗90粒左右,千粒重27克。杆强抗倒,抗稻瘟病较强,食味较好,达二级米标准。公顷产量在7500--8500公斤,适宜第二积温带下线。第三积温带上线插秧栽培,
|
垦稻16号(垦粳03-457)
主茎11
叶,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合江19号晚1天。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株高86.6厘米左右,
穗长15.5厘米左右,每穗粒数85.7粒左右,千粒重26.1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抗稻瘟病性中等,耐冷性强。
一般产量8000-9000公斤/公顷。适应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垦区插秧种植。插秧规格30×10厘米。
|
垦稻20
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09003
原代号:垦04-549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以垦98-495为母本,以垦94-104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1片叶,株高96.2厘米左右,穗长17.4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4粒左右,千粒重27.8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8%~83.6
%,整精米率61.5%~69.0%,垩白粒米率2.0%~14.5
%,垩白度0.2%~0.9%,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6%~18.2%,胶稠度68~83毫米,食味品质79~82分。接种鉴定:叶瘟3~3级,穗颈瘟1~5级;耐冷性鉴定:处理空壳率15.9%~17.6%,自然空壳率4.8%~7.1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93.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8888.0公斤 ,比对照合江19平均增产10.8%。2008
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59.6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16增产15.2%。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
4月15日— 4月25日播种,
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2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230公斤、磷酸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后期采用间歇灌溉。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
4、垦稻21
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09004
原代号:垦04-951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7年以垦稻9号为母本,以垦96-614/垦96-730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1片叶,株高92.6厘米左右,穗长16.4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0.5粒左右,千粒重26.5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4%~83.2
%,整精米率62.2%~69.6%,垩白粒米率3.5%~14.5
%,垩白度0.4%~1.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2%~18.0%,胶稠度70~77毫米,食味品质79~84分。接种鉴定:叶瘟3~3级,穗颈瘟1~3级;耐冷性鉴定:处理空壳率18.0%~19.3%,自然空壳率6.1%~9.7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6.0℃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8368.0公斤,较对照品种合江19平均增产4.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38.8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16增产15.3%。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4月15日— 4月25日播种,
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2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230公斤、磷酸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后期采用间歇灌溉。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
2、垦糯2号
审定编号:黑垦审稻2009002
原代号:垦04-488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8年以垦83-412为母本,以垦94-104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糯稻,主茎11片叶,株高92.1厘米左右,穗长16.8厘米左右,每穗粒数97.4粒左右,千粒重26.0克左右。品质
分析结果:出糙率80.5%~80.7
%,整精米率63.5%~68.7%,垩白粒米率100.0%~100.0%,垩白度100.0%~100.0%,直链淀粉含量(干基)0.4%~1.8%,胶稠度100~100毫米。接种鉴定:叶瘟3~4级,穗颈瘟3~3级;耐冷性鉴定:处理空壳率12.8%~18.6%,自然空壳率8.2%~12.4
%。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10.2℃左右。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垦区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8562.1公斤,较对照品种合江19增产7.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45.4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16增产13.9%。
栽培技术要点:在适应区4月15日— 4月25日播种,
5月15日—5月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2厘米,每穴3-4株。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尿素230公斤、磷酸二铵10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水层管理前期采用浅水灌溉,后期采用间歇灌溉。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垦区种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