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笪*摩梭马帮

(2022-09-08 10:22: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典诗词
木笪*摩梭马帮
文:美好从头越

马帮年代远,山寨时空转。
物产交流出入选。丝绸之路上,历程艰险。

去除陈念,新旧生突变。
往日摩梭今改面。守诚循古道,老骥留恋。

木笪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白朴 
海棠初雨歇 杨柳轻烟惹 碧草茸茸铺四野 俄然回首处 乱红堆雪 
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仄句仄平平仄韵 
恰春光也 梅子黄时节 映石榴华红似血 胡葵开满院 碎剪宫缬 
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平仄韵


泸沽湖最后的摩梭马帮:养马仅余百户,“马脚子”屈指可数
2022.07.07 11:24:00
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摄影报道
在交通不发达的历史长河中,马帮几乎成为了摩梭人与外界交往的唯一方式,是摩梭人茶盐流通、物物交换等赖以生存的命脉。而在交通发达,物流网非常健全的今天,曾经承担着货运功能的马帮队几乎消失殆尽。据郭次丁了解,整个泸沽湖畔,现在养马的人仅有百余户,而当年跑过马帮的“马脚子”(赶马人),不少已经离世。就拿他所在的中洼村来说,养马的人现在仅有二三十户,还在养马的“马脚子”更是屈指可数。
“云朝东是不会下雨的,云朝西才下雨“,郭次丁抬头看了看天,然后才弯下腰安心地生火造饭。作为泸沽湖畔的摩梭马帮“遗老”,日观云夜观星对61岁的郭次丁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个技能在当年还在跑马帮的时候,他就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了。只是现在,比起下不下雨,他更担心的是,生活在泸沽湖的摩梭人里,还有没有年轻人掌握这些生存技巧。因为,摩梭马帮就快要消失了。
泸沽湖,地处四川盐源,这里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在南方丝绸之路西线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上,摩梭人的马帮曾络绎不绝。《史记》记载这片区域盛产的名马“笮马”,也曾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产。摩梭马帮负责把泸沽湖的山货和水产运送出去,再从盐源、木里、宁蒗等地带回盐和茶、布匹、粮油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曾经的马帮,是摩梭“女儿国”不可或缺的家庭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每个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中,年满13岁的,参加过成年礼以后的摩梭男人们,都有机会跟随村落的马帮,翻山越岭去往遥远的他乡换取必要物资和金钱,保障家人和村民的生活。
“我爸爸当年跑马帮,最远去过雅安、康定、云南保山这些地方,那时到雅安来回要两个月。”郭次丁说,自己从十多岁开始也跟着马帮到处走,去过很多地方,最经常走的就是从泸沽湖往返木里(凉山州木里县)。那时单边就要走7天左右,主要运送盐、茶叶、酒还有一些百货。
郭次丁回忆起当年,精神抖擞。他有匹马儿叫“兰聪”,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红色的马,这匹马是他所有马里最通人性的,还会在他迷路的时候带他走回大路上。曾有一次,因为道路险峻,一匹马儿脚底踏空,从悬崖边翻滚而下,幸运的是,马儿左右驮着的两口不锈钢大锅像安全气囊一样保护了它,滚下山坡几十米,翻身而起,安然无恙。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木笪*摩梭马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七律*中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