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祭奠
(2009-06-29 21:19:18)
标签:
母亲五七祭奠文化 |
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到了母亲的五七祭日。
做七,亦称烧七,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按照我们乡下的习俗,原有的烧七已经简化,将五七(第35天)和百天(第100天)作为周年祭日前的两次最重要的祭奠仪式,儿女要为亡父(母)焚烧纸钱,供奉祭品。
依照习俗,五七烧纸要在天亮之前完成。我们昨天晚上就把送给母亲的纸钱、衣服、鞋袜、祭品等备好,今天一大早,大约三点钟的时候,我和嫂子、姐姐、侄儿、侄媳、侄女们,身着孝服,带齐物品,来到母亲的坟前。我们先将纸钱点燃,再把母亲用过的衣物等一一放入火中,侄媳陈玲口中念念有词,特地嘱祷奶奶要收藏好儿孙们送来的钱物。同时,我们把带去的酒、菜、水果、糕点等祭品,一一摆放在母亲坟前的祭台上,祝福天国的母亲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最后,我们一一跪地磕头作别,回到家时不到四点,过了半个多小时天才泛白。
远在外地没有赶回的两个哥哥,也同时在各自的城市,为母亲烧纸祭拜。
母亲天国安详,儿女们永记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