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体操同学----王福顺(二)
标签:
同学友情全运会团体操叠罗汉 |
分类: 美好回忆 |

团体操
和黑子毕业后再次相见还是在十几年前,这要感谢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达,我们的同学们恐怕就是“近在咫尺”,也很难相见的。尤其是微信群的出现,更是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透过小小屏幕就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见到对方的相貌。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学历不高的同学,掌握了高科技,使用上了高科技,我们是改革开放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说起我和黑子的友情,真是一生的友情,小学,中学,高中一起上学,一起踢球,一起练操,老了又一起打羽毛球,一起自驾车闯入青藏高原,跨越中国大美新疆,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们之间已经是分不开的好朋友。当然不光是黑子,还有我们这些73届毕业生的同学,特别是75届高中毕业的同学,大家都是好同学,好朋友。
要说起同学之间感情最深的,还是上高中的这二年。1975年在北京举办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我们有幸参加了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红旗颂》的表演,宣武区出场的是第一场“火红的年代”7分钟的表演。
其中最经典的是在体育场的正中央,有一个4层的叠罗汉表演,叠罗汉共分四层;一层8人,二层4人,三层2人,四层1人。巧的是,我和黑子又都是在最下面的第一层。
“火红的年代”的表演总共只有7分钟,就是这短短的7分钟,我们整整练习了二年的时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们几乎都是在操场上度过的,一个个被晒得像个“黑崩嘚”的,那时候女同学就想臭美都没有办法,不像现在还有什么防晒霜之类的东西。尽管这样,同学们还是很高兴,毕竟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叠罗汉的人员在体育室里练习,大家自以为自己练习的技术已经很不错了。为了省事,连垫子都没有铺,就仓促的搭上了人梯。结果,整个四层还没有站稳,20几个人就坍塌了,庆幸的是大部分都安然无恙,只有在三层的陈宝明同学受了轻伤,被送进了友谊医院,据说还是落下了一点后遗症。过去了40多年,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去年春节同学聚会看见宝明,身体挺好的,精神也很不错。回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至今还都历历在目。
中排左起:第一二个是我们下一届的学生、刘克勤、洪增连、高志祥、孙进秋、张广志
前排左起:常连表、杨滨、孟宪武、刘富凯、张玉林、丁来福

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团体操《红旗颂》第一场“火红的年代”中的叠罗汉,我和黑子都在最下面,陈宝明在第三层,最上面是王树平。站着的二个人一个是杨滨,一个是张徽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