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故事之二(闹媳妇)

(2009-10-15 19:39:00)
标签:

散文

原创

文化

闹媳妇

乡村

夜晚

忆旧

杂谈

分类: 临济村杂记

                                       闹媳妇

 

在我童年的时候,乡下还时兴闹媳妇,尤其是晚上的嬉闹,丰富多彩,花样奇诡。现在想起来,诸多趣味,历历在目。

村子里每年都会有几个谈婚论嫁的男女,尤其是到了腊月,娶亲的鞭炮之声总是连续不断。出嫁的女子自不必说,单是男子娶亲便可活跃一个村子。娶亲的东家也许几年前就开始为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准备新房了,他们在这种日益临近的期盼里劳累,心里透着一种美意。等到一切都准备就序,儿子寻到了对象,定下了结婚的日期,他们的言谈话语里往往便多了一份自豪。于是,早早地发了帖子,请几个村中数得上手艺好的厨师,开始筹备酒席。结婚那天,主事的运筹帷幄,有条不紊,结婚的场面依然忙忙乱乱,热闹非凡。人们就在这种忙乱和隐隐的担忧里度过了一天。

傍晚时分,白天的杯盘狼藉已经收拾停当,晚间答谢随份子乡邻的酒席业已摆好。邻居们一家派一个人到那里吃酒。这种差事大多有家中的男人来充当,当然也有大一些的男孩担此角色。因为晚上多是一色的男人,吃完酒,趁着酒兴正浓闹媳妇便成为酒后的保留节目。

其实新娘子也早有防备,白天里婆家的妯娌或小姑已经向她交待可以隐藏的人家,即使这家没有妯娌小姑,那也有本家的妇女领着到了可以藏身的人家。所以闹媳妇时的先期侦察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村子是一个小村,谁家的亲戚邻里相好大多摸得很清楚,加之晚上节目单一,目的明确,所有的男人对此都很专注,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因此,不管新娘子躲到哪儿,都会被那些执着的人们追到。

这些闹媳妇的人大多是村中的青壮男人,还有一些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我的一个本家伯伯是闹媳妇的头领。那时他大约三十几岁,因为腿残,始终没有结婚。他有很大的号召力,所以谁家结婚,都不敢得罪他,常预先请他吃酒,并送给他烟抽。即使如此,他仍然不买人家的面子,指挥着麾下人马,以此为乐,充实着寂寞的漫漫长夜。

吃晚饭的人大多酒饱水足,一个个回家了,就剩下那么十几个人,在我拐子伯的带领下,大大咧咧坐到了洞房的炕上。如果新娘子规矩,在炕上的角落里露出恐惧的样子四处张望,那么她的结果可能要好些。再有一个本家能说会道的妇女陪护在那里邻里长邻里短地套着近乎,一面端茶递烟,一面解释着新娘子如何脸皮儿薄,不爱说话之类的诳语。如此一来,这场闹媳妇就可能显得文明些。领头的拐子大伯开始摆出一副“老大”的架势,让新媳妇点烟。新媳妇怯怯地看着陪护;陪护落落大方,脸上洋溢着笑,眼神却在示意着什么。新媳妇笨拙地划着火柴,终于开始点烟。她胳膊伸得老长,不敢近前。忽然,火柴被人吹灭;她又点着一根,这次用手捧着,小心翼翼。谁用膀子猛然撞了新媳妇一下,捧着的火柴掉到了手里。新媳妇被烫得脸型扭曲着,欲怒未发的样子。陪护说瞧你们把人吓的!一把抢过火柴,自己逐个给人点烟。

下一个节目像是在查户口,诸如姓什么叫什么,多大年龄,属啥,学历等等,能想到的问题都煞有介事地问到。新媳妇有时被设下的圈套所迷惑,便引来一阵快意的哄堂大笑。比如问:你属啥?回答说属羊。是吃草的羊吗?新媳妇犹豫不定。羊还有不吃草的吗?于是回答了肯定。提问的人高兴了,给她拿把草来,看她吃不吃。新媳妇愣怔了片刻,一屋子的人轰然大笑了。突然,灯灭了,一片杂乱的声音,新媳妇高叫着,混杂着椅子、桌子、杯盘的碰撞声、鞋底的用力摩擦声,让人惊心动魄,惬意销魂。灯亮了,人们喘息着退向四处。新媳妇的装束已杂乱无章,头发蓬乱,衣扣松开,脚上的一双袜子也不知去向。陪护脸上带着愠怒和一丝隐隐的笑意,微喘着,嘴里却在骂:你们这些穷小子,坏透了。谁家这么闹?你们就种蒺藜吧。

若是谁家的媳妇性子暴烈,处处较真,那她的新婚之夜就要有些惨状了。人们问她话,当然不乏善意的戏谑,她却反唇相讥,针锋相对,毫不示弱。这一下可激怒了这帮夜来如欢雀的男人。只听一声号令,个个欢呼跳跃,扑将上去,于是屋中乱作一团。新媳妇拼力挣扎,小伙子们拽胳膊搬腿,直把新媳妇拖到院子里。婆婆出来讲情,新郎陪着笑脸递烟送糖,小伙子们却仍然不依不饶。他们群情激奋,像猎人捕捉猎物,一会儿围拢来,瞬间又放开去。他们的思想处于亢奋状态,无所顾忌,肆意嬉闹,直到新媳妇被家人救走,他们才罢休,还要摆出一副虽败尤荣的姿态,高叫着:我们明天还来。

当然,如果新媳妇性格开朗,不仅各种对话对答如流,而且还能唱上几首好听的歌,那夜的嬉闹必是非常文明的,因为新媳妇的嗓音你那么清脆,歌喉那么圆润,这些已经足以把人们征服了。他们会在今后的日日夜夜里长久地回味从那个新人温润口中唱出的甜美歌声,畅想美好。

如今,我的本家大伯已经故去多年,人们的兴趣也广泛得多了,闹媳妇的趣闻只能珍藏在人们的记忆里。多少年以后,人们谈及闹谁家媳妇时的情形,还津津有味,意趣无穷。

现在人们的结婚形式可谓热闹了,排场了,显示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却缺少了很多民间的淳朴趣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童年故事之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