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福建省洪氏家谱字辈手抄本

(2014-10-27 10:34:05)

                                      福建省洪氏家谱字辈手抄本

1、福建泉州丰泽区东涂社区田庵村昭穆:

原编: 文章绵世泽,诗礼大家声。贤哲子孙起,簪缨振立名。

  修定: 文章绵世泽,诗礼传家春。

http://s3/bmiddle/001DX6FVzy7BqUMV4Oe72&690

http://s8/bmiddle/001DX6FVzy7BqUTz7Ez47&690
http://s15/bmiddle/001DX6FVzy7KvHdBEQA64&690
http://s15/bmiddle/001DX6FVzy7KvHniC3ma8&690
http://s15/bmiddle/001DX6FVzy7L0CBsTRJ0f&690

一、《泉晋福田敦煌洪氏家谱》约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有记载:出自江南微歙任坑洪姓官宦携家带眷,赴任闽温陵为官;仕途迂阻,未荣归故里。携弱冠子敦爱一世祖,号仕庵,父子相依为命,没籍温陵东关城郊;垦田以农为生,造里田庵村庄,又名福田,子孙世代繁衍生息。五世孙荣山,名应第,字尔钦,乳名成舍。举家迁移郡城,磨墨刀耕印章,为田庵人刻书始祖。史料概略:原地名为清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三十六都涂门外(福田),后改地名(田庵),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路东涂社区田庵村,邮政编码:362000宋代即从安徽省(徽州婺源),现徽州婺源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迁来,婺源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处,有吴头楚尾之称,其建县历史有1200多年。清乾隆33年公元1768年长房8世孙秉三手抄、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五房13世孙洪绵书腾录手抄本《泉晋福田敦煌洪氏家谱》辈份〕:文章绵世泽,诗礼大家声;贤哲子孙起,簮缨振立名,包括一至五房谱。公元1993年田奄村重修《洪氏族谱》现田奄村1993年重修《洪氏族谱》由洪顺正手抄本,[辈份] O O O O O 茂启天日示;文章绵世泽,诗礼传家春。上述序言相同,区别于各一至五房谱族亲不相同,族谱前后历经569年,其族谱开编序有介绍:泉州丰泽区的新庵。《泉晋福田敦煌洪氏家谱》五大房:北埕、西头、土埕、宫口、五房。

田庵氏宗祠

  田庵氏宗祠,位于丰泽区田安路东涂社区田庵村(古晋江县涂门外三十六都福田)。

  肇基福田(田庵)

  田庵氏祖籍安徽徽州婺源(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称“敦煌衍派”福建省《泉州的木版镌刻与书坊》亦载:“泉州府涂门外田奄这村落,为姓聚族而居,祖先自宋代即从安徽省(徽州婺源)迁来,全族从事于刻版技术,至今田奄村仍有‘福田古地’庙和‘氏宗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版印刷》)

  【按:婺源地处皖、赣、浙三省交界处,有吴头楚尾之称。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安徽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省,194951日又划隶江西省。】

  但氏肇基田庵有:

  1.据明·洪熙《泉晋福田敦煌氏家谱》等载:北宋,有江南徽歙任坑姓官宦,携家带眷赴官闽温陵(泉州别称),仕途迂阻,终未能归里,遂携弱冠子敦爱1世祖【号仕庵】相依为命,没籍温陵东关城郊,垦田造里,以农为生,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甘肃省敦煌郡佛经有教义“福田”,因以名里,示不忘祖德。至五房5世孙洪荣山,名应第,字尔钦,乳名成舍,举家迁移郡城,磨墨刀耕印章,为田庵人刻书始祖。因水稻田地的周围有尼姑庵,福田近代改称“田庵”

  2.田奄洪氏尊洪荣山为五房5世祖。《泉州刻版印刷》据周海宇《泉州风物传说》(泉州海交研究会编)称,南宋时,洪荣山朱熹的祖籍同为婺源,因朱熹少年时回婺源扫墓,俩人自小友好,洪荣山即随朱熹学习金石镌刻手艺。后来朱熹官宦泉南,遂将洪荣山带出来,定居福田(今田庵),刻书为业,世代相承。此说在泉州广为流传。近代田庵氏宗祠“迁建碑”亦承此说:“南宋初年,荣山……授业于朱子,刻书为业,世代相承。明中叶晋江奕仙公携眷徙居于此。子孙俱承其业,又善治印章, 刀工书法皆妙,名扬四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洪敦爱生5子,分别成家立业,为一、二、三、四、五房谱,分住村落诸处,称北埕、西头、土埕、宫口、五房房谱,亦称东头、西头、南头、北头、中头房谱。后分枝散叶,分布各地。

  族谱

  《泉晋福田敦煌氏家谱》,约明·洪熙元年(1425年)初修,其中有包括一至五房(北埕、西头、土埕、宫口、五房)房谱。现存清·乾隆卅三年(1768年)长房8洪秉三手抄本和光绪廿五年(1899年)五房13洪绵书腾录手抄本。《谱》中订有昭穆:“文章绵世泽,诗礼大家声;贤哲子孙起,簮缨振立名。”

  1993年,田奄(新庵)氏重修氏族谱》,有洪顺正手抄本。修订辈份:“,茂启天日示;文章绵世泽,诗礼传家声;贤哲子孙起,簮缨振立名。”

  沿革与规制

  旧宗祠

  旧氏宗祠”原在今泉州市区丰泽区田安路上,始建不详。

  清·咸丰十年(1860年),洪曜离出任总办董事,倡建草埔尾氏大宗祠;同治元年(1862年)动工,同治七年(1868年)竣工。其间,洪曜离派其兄洪能畴带谱牒赴台湾,请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按察使衔洪毓琛撰写祠序,欣然命笔并捐银叁佰圆。宗祠落成时,宗人勒黑页岩碑刻5方镶嵌于正祠左侧壁间,其中《劝捐序》独占1方,题捐芳名碑刻3方。在碑刻捐资名录中,“晋福田章辉捐银捌拾圆”即指福田(田奄)洪氏宗祠田奄洪氏西头二房谱洪章辉(洪德辉,考明经)捐80银元。则可见氏宗祠”在清代就已存在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草埔尾氏大宗祠》)

  旧宗祠坐北朝南,与同作为田庵氏宗族重要标志的“福田古地”、“氏宗祠”、“氏祖厝”,从西到东一字排开。

  旧宗祠镌有柱联:“派别衍敦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

  廿世纪90 年代,氏宗祠”濒临倾颓,旅台宗亲洪建德独资重建。

  2003 年旧城改造,该地重新规划开发为市区街道、住宅时,氏祖厝和宗祠均拆毁。

  新宗祠

 

  新宗祠在今泉州市区丰泽区丰田街泰和酒店后面,2003 年旧城改造时迁建于此,立有“迁建碑”。旧宗祠的原物仅存1对石狮子。

http://s15/bmiddle/001DX6FVzy7KuvI9avhd3&690
http://s15/bmiddle/001DX6FVzy7KuvJ0UFo56&690

二、洪氏刻版:福建省《泉州的木版镌刻与书坊》记载:“泉州府涂门外田奄这村落,为洪姓聚族而居,祖先自宋代即从安徽省(徽州婺源)迁来,[婺源行政区划: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古名歙州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婺源隶徽州管辖。1934年划归江西省,1947年复归安徽省。194951日又划隶江西省,现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全族从事于刻版技术,至今田奄村仍有“福田古地”庙和“洪氏宗祠”。田奄洪姓尊称洪荣山为五房五世祖,据周海宇《泉州风物传说》(泉州海交研究会编)称,南宋时,田奄洪氏五房五世祖洪荣山,祖籍与朱熹同为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因朱熹少年时回婺源扫墓,俩人自小友好,洪荣山即随朱熹学习金石镌刻手艺。后来朱熹官宦泉南,就将洪荣山带出来,定居田庵村,刻书为业,世代相承,明代中叶18 (晋江)奕仙公携眷徙居于此,子孙俱承其业,又善治印章,刀工书法皆妙,名扬四海。清末的光绪、宣统两朝(18751911年),田庵刻书印刷业相当繁荣。田奄洪氏的洪潮和及其后裔,每年都刻有一本《洪氏通书》,《通书》中的“历日”多由洪氏的长房和三房的继成堂编纂刻印。由于《通书》篇幅大印数多,持续印刷的时间长,加上适合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的需要受到普遍欢迎。田奄老字号洪港相三房继成堂,也将自缩之《择讲义》三卷采用石印发行,可见逐步取代了刻板印刷。《择讲义》专指看生辰婚庆入厝的书籍。

三、洪氏对联:洪氏宗祠(旧宗祠)刻有“派别衍敦煌,宗支百世;地灵钟衮绣,庙貌千秋。另草埔尾洪氏大宗祠于1862年动工,1868年竣工,洪曜离派其兄能畴带谱谍赴台,请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按察使衔的洪毓琛撰写祠序,洪欣然命笔并捐银叁佰圆满:立碑记载捐资名录其中有:晋福田章辉捐银捌拾圆:[指泉州市丰泽区东涂社区田奄村西头二房谱洪章辉(洪德辉清代考中《明经》捐80银元)]

  http://s14/bmiddle/001DX6FVzy7BqUYnnWJ9d&690

:洪范总兵:康熙年间福建海坛总兵洪范(1628-1706),字寿萁,号仁庵, 谱名仁奄,尊称宫保提督公,生明朝思宗(崇祯)戊辰(1628)年,年少丰州郡城学籍,智勇忠孝;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范公卒,诰赠太子少保 福建省泉州晋江县三十六都福田村(今属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丰泽街道东涂社区田庵村).

http://s9/bmiddle/001DX6FVzy7qy5z9NAk58&690

http://s1/bmiddle/001DX6FVzy7qy5AIcwgc0&690

http://s7/bmiddle/001DX6FVzy7vQIEa9D0c6&690

2、福建石狮英林洪氏昭穆:: 

 亶兹孙子,尔玉汝球,溯源我祖,肇于光州,瞻斯英里,乃奠厥攸,诗书礼乐, 

 燕翼贻谋,分支析派,近远一俦,掇科取第,文采风流,忠孝廉节,令闻长悠, 

 谟烈昭垂,亿万春秋,后昆踵武,仪式作逑,曰昌载炽,克绍箕裘,敬勖来许, 

 交勉家修,名题麟阁,身登瀛洲,为国祯干,德业炳彪,永似以续,弗愧前猷。      

3福建石狮洪窟(明代编,从七世启用,现衍至字辈):昭穆:
兴仁朝明,耿伯可启,孟仲叔季,和能致祥,维孝及友,奕世其昌。
(续编)英贤才俊,齐美继光,奉先述祖,思善学良,经文纬武,建树传芳。          

4福建石狮洪氏后厅、蚶江(从15世起用,现衍至字辈):昭穆:

文章华国宝,诗礼传家声,绳武宏图远,
贻谋燕翼新,明伦钦守道,立德重兴仁。   

   5福建晋江钱屿洪氏昭穆::元仕恩廷谦世国文子孟景载肃恭宽信敏惠 

清光绪壬午年再续字行二十字:孙曾承祖德,诗书裕后昆,缵绪传家宝,迪贤叙彝伦    

6福建石狮林边昭穆::兴明肇承士,大振书香世,三瑞流芳远,千枝衍泽长。                                          

  7、洪氏一支字辈:元亨利贞,永昌世德,大振家声                                           

   8福建晋江王厝:卿侯伯子男,孙曾承祖德;礼义传家宝,诗书启后昆。                                                                 

 9、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翁山洪氏昭穆:  (原编):庭有启承士,奕世昭文光,孝恭维敦本,诗礼永传芳 ,(续编):振兴崇祖志,俊杰继华章,智勇树伟业,家国福泽长 。                                                   

    10福建南安翁山支派昭穆:庭有启承士奕世昭文光孝恭维敦本诗礼永传芳振兴崇祖志俊杰继华章智勇树伟业家国福泽长
11
、福建南安石井支派昭穆:古山昭穆宣体本汝质迪尚伯朝纯懋甫祥日彦文公候世德作求惟尔招兹来许永锡祚胤绳其俎武
12
、福建南安洪山昭穆:(从八世起用,现衍至字辈):钦宗以朝国,延传和敬德,家用文质宜,
高曾祈元吉,锡庆与尔时,敬友垂金训,诗书启后昆。                                                        

13、福建南安杏埔昭穆:(从13世起用,现衍至字辈):
方开篾学少隆其,爰定序班篤敬宜,孙谋贻念先祖武,端望标香垂鸿禧。
14
福建南安华美昭穆(从七世起用,现衍至字辈): 
长宏君廷,卿公侯王,燕翼子式,谷庆万年,诗书继志,孝友为先,乃祖垂训,云礽慎旃。 德修日懋,如珠藏渊,学成则仕,所宝惟贤,立名敦品,裕后光前,守慈家法,福禄绵延。                                   

 15、福建南安大演昭穆:世崇汝存职,道甫克允迪,奕傅思有用,孝悌光祖德。
名行:丕基继孔应,敦士文时钟,清懋宜宣著,贤能振书香。                                    

  16、福建南安下坂昭穆:兆有必兴,先志当成,慎修思永,授采封荣,观光利用。
吾爵朝宗,文章鹊起,三贤齐明,祖武式型,重禧余庆。
17
福建南安古山(26世续编启用)昭穆:
翼燕承祖泽,锡光濬其源,文章兼茂实,思孝惟求全。                                         

  18福建南安古山硶兜昭穆:
武周甫国寅,昭景集贤宾,慈孝宜伯仲。诗书奕世新,忠信责弘重,谦和睦里仁。
德让为根本,长上必嘉亲,佐朝英杰起。致君又泽民,箕裘传万(异体),
积善是家珍,延绵羡永久,芳耀贯古今。                                                     

 19、福建安溪 湖头上田/金谷镇山岭村山门(十一世起)讳行: 克勤功自立,有志名斯成。 
  字行:天文魁伯德,国继振兴朝,万民荣华士,辅君致舜尧。 
20
、福建 安溪湖头美坂昭穆: 长弘君廷卿,公侯燕翌子,式谷庆万年,诗书垂世泽,孝友则先贤。 
21
、福建蓝田内春(九世起)昭穆:庭有启承士,奕世绍文光,孝恭惟敦本,诗礼永传芳。                                     振兴崇祖志,俊杰继华章,智勇树伟业,家国世泽长。 
22
福建同安嶝山派昭穆(从嶝山六世起用):纯阳仙章,行尔宪世,荣宜子必,元培以学,宗尧绍舜,
钦时炳若,禹文继承,大其邦国,一友维孚,全家式武,于斯从之,君正可格。

23、福建同安嶝山派:(从嶝山六世起用):纯阳仙章,行尔宪世,荣宜子必,元培以学。
宗尧绍舜,钦时炳若,禹文继承,大其邦国。一友维孚,全家式则,于斯从之,君正可格。                           

 24、福建同安、台湾洪氏字辈:纯阳仙章行而宪世荣与子必元培以学宗尧绍舜钦时炳若禹文继承大其邦国一友维孚全家式则于斯从之君可正格
25
福建同安柏埔派:纯恩尔志,允文若德,继世景承,和调永克。                                    第三世起 夢真日均 仁廷源建 體朝大()國 舜禹啟君 純思爾志 允文若德 繼世賡()承 和兆永克 柏埔派開基祖:洪植(十九郎,洪皓季子洪邁之次子),第二世:洪希煬,第三世:洪夢龍,第四世:洪真惠,第五世:洪日昇 衍柏埔東房。                                                                                 

   26福建同安市头:焕培绵潮彬,美堂銮永集,炳恒铭江楷,火在鉴泉荣。                                   

     27、福建长泰洪仁璲派下的昭穆:。。。。。。锡 淑+焕培, 银温模+增, 钦法格耀圳 , 铨源橴炤煌。

 28、福建洽浦的昭穆: 久登示证可,懋鼎启安居,勤修期上达。执信履中孚,兰桂馨香日,乾坤位育初。 闽古田西山: 国正天心顺,人端品自香; 诗书方庆瑞,道德肇祯祥。                                                                                

  29、台湾省金门、澎湖的昭穆:得澄兴钦,元应君廷,弘钟淳恒,瑞肇良会,继世丕承,大启文明,允昭吉庆,保邦恒守。                                                 

 二、洪氏郡望堂号: 

   1、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2、宣城郡:宣城郡始建于晋朝,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十一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隋、唐两朝有宣州宣城郡,其时或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或废郡存州则为宣州                    

3、平山郡:就是中山郡,清时期称巨鹿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洪氏的中山郡指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国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因此称平山郡,为中山国所占,又称中山郡。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中山国为赵国所灭,平山郡归属赵国。秦始皇灭赵国后,平山郡被并归于巨鹿郡。
4
、 豫章郡:汉朝将秦朝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今江西省南昌市。            三、洪氏堂号:          平山堂。           敦煌堂。            宣城堂。           豫章堂。         继成堂:田庵村三房        炖成堂:敦煌堂的分支堂号。
双忠堂:源自宋朝洪皓,他是鄱阳人(今江西乐平),著名宋朝大臣、词人。
三瑞堂:源自洪皓,便命名自己的住房为“三瑞堂”。

崇星堂:台湾省彰化县芬园乡洪氏自立堂号。
醉经堂:马来西亚雪兰莪宿神潭洪氏自立堂号。                                              

                                       2014-5-1(以上资料有待补充与完善)
        泉山晋水写春秋:中国洪,新浪邮箱:hongshiwen2168@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