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1990-2024)
标签:
财经房产股票经济历史 |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1990-2024)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1990-2024)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1990-2024)
一、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来源
数据下载地址: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多维度指标体系,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通过加权综合、文本挖掘、数据标准化等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量化。以下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方法三个层面展开介绍:
二、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分层分类,覆盖全链条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的指标体系通常包含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三个核心维度,每个维度下设二级指标,形成覆盖技术、业务、组织全链条的评估框架。例如:
基础设施层:衡量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位置服务等数字技术的部署水平,反映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能力。
平台层:评估支付、电商、零售、出行等公共平台的整合与开放程度,体现政府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支撑能力。
应用层:聚焦数字化采购、研发、协作等业务场景的落地效果,检验数字技术对政府履职能力的实际提升。
部分研究还会纳入经济发展、政府效率、公正透明等关联指标,如数字经济规模、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监管数据准确率等,以全面反映数字政府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三、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采集与处理:多源融合,去噪提质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公开文件、业务系统数据、第三方平台数据等,需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清洗与标准化处理:
文本数据挖掘:利用Python等工具批量采集各省《政府工作报告》,通过Java
PDFbox组件识别并转换为结构化文本,剔除停用词、否定词等噪声后,统计“数字化政府”“政务上云”等关键词的词频,结合TF-IDF算法计算关键词权重,反映政策文本对数字政府建设的关注度。
业务数据汇聚:从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提取办件量、监管数据量、证照签发量等业务指标,通过质检通过率、覆盖率等参数评估数据质量,确保指标反映实际业务成效。
财政数据加权:参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率,对部分指标进行加权调整,消除区域经济规模差异对指数的影响。
四、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计算方法:加权综合,动态评估
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计算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法,结合专家评分或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权重分配:
专家评分法:组织行业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1-5分评分,取平均值后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权重。例如,某省数字政府指数中,基础设施层权重可能为0.4,平台层为0.3,应用层为0.3。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统计方法提取影响政府质量的主成分,根据方差贡献率分配权重。例如,某研究将政府质量综合得分计算为:F=0.6F1(经济发展)+0.2F2(数字政府)+0.09F3(政府效率)+0.06F4(公正透明)+0.05F5(创新扩散)。
2.数据标准化:
采用百分比法或Z-score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例如,某省办件覆盖率=已产生办件的事项数/上报国家的事项总数×100%,监管准确率=质检通过的监管数据量/监管数据总量×100%。
3.指数合成:
将标准化后的指标乘以其对应权重后求和,得到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例如,某省指数=基础设施层得分×0.4+平台层得分×0.3+应用层得分×0.3。
4.动态调整:
结合时间维度引入逆文本频率(IDF),反映政策文本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持续关注度。例如,某关键词在第t年的IDF=ln(第t年样本文本总量/包含该关键词的文本总量),用于调整词频统计结果。
五、数字政府建设指数典型案例: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考核
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包含数字政府基础能力、数字化支撑能力、应用支撑能力三大模块,共11项一级指标、20余项二级指标,数字政府建设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包括:
办件信息汇聚:评估办件量、质检通过率、办件覆盖率,满分2分。
监管数据汇聚:评估监管数据量、准确率、行为覆盖率,满分2分。
证照应用:评估证照申请量、调用量、免提交事项覆盖率,满分4分。
电子印章:评估印章制发数量、签章次数、覆盖率,满分2分。
通过量化考核,汕尾市实现了对区县数字政府建设成效的精准评估,为数字政府建设指数计算提供了实践参考。
数据下载地址:各省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数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