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

标签:
财经股票经济历史时评 |
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
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
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
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
设定了由新劳动者、新劳动资料、新劳动对象、新技术、生产组织和数据要素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对全国各省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
(1)高素质的新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质生产力中,新劳动者指的是经过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拥有更强创新能力和更广阔视野的劳动者群体。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劳动工具,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指标选取上,本文从数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指标选取,由于新质生产力主要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本文在上市公司年报中筛选了这两类企业的劳动者数据,最终根据注册地汇总到省级,得到了新劳动者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技能结构,其中教育结构指两类企业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技能结构指两类企业员工中技术部门占比。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关于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的研究多以学历或教育年限对新质生产力所需的劳动者进行简单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新劳动者的需求,其测算所得的结果也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周期和培育规律。
(2)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劳动资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在新劳动资料上主要体现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新生产工具和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新型基础设施两大类。根据杨光和侯钰(2020)的研究,工业机器人对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在新劳动工具上选取了两个指标,一是以 IFR 公开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了各省份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二是考虑到芯片对各行业日益重要的作用,以集成电路产量对其进行了衡量。在新型基础设施上,选取了 5G 移动用户数对 5G 普及水平进行衡量,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数对科技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进行衡量。
(3)范围不断拓展的新劳动对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使得马克思讲的劳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在自然基础上由于人类的参与而形成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就是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的重要体现(白永秀和刘盼,2020)。此外,随着科技进步,数字空间、深海深空深地等也在逐渐成为商品生产的新劳动对象。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考察了新能源和新材料两类新劳动对象。在新能源指标选取上,我们考虑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中的供给-消纳-使用三个阶段,分别选取了新能源发电比重、特高压输电线路数和新能源利用效率三个指标。其中,新能源发电比重考虑了水力、核能、风力、太阳能四种最主要的新能源类型,反映了一个地区在整体电力结构中新能源的贡献程度,是衡量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指标;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连接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与负荷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数量直接影响新能源电力能否得到有效消纳和远距离传输;新能源利用效率以单位新能源发电产出进行衡量,是代表新能源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在新材料指标选取上,主要基于目前的新材料上市企业数据计算了产业产值和上市公司数量来对其产业规模进行衡量。
各省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199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