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2011-07-06 21:29:02)
标签:

文房四宝

文书工具

琴棋书画

文化

艺术

文献

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

转帖

分类: 主权*国粹*瑰宝*传承*神州龙乡

 http://lsy031.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07/10/calligraphyknowledge.jpg

 

          走近文房四宝:各有各的用途与讲究

 

 http://www.wenwuchina.com/uploads/%E6%96%87%E6%88%BF%E5%9B%9B%E5%AE%9D.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文房四宝资料图

笔(毛笔)、墨、纸、砚称“文房四宝”。在古代中国,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活相关,文人士大夫赋予了它们深沉含蓄的魅力,它们也成就了文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

: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小说形式借笔拟人,写出文人的普遍遭遇。文中以“毛颖”为笔的拟人称号,其文曰:“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由此,“管城”、“管城子”、“中书君”、“毛先生”等作为笔的雅号在文人中传开了。韩愈还戏称笔为诸毛。自韩愈为笔赐名后,其他文人亦效仿。因笔束毛而成,故又称毫。宋梁同翰称笔为柔毛,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唐冯贽拜之为龙须友。

:墨出青松烟。唐朝文嵩撰《松滋侯易元光传》,以墨拟人。易水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者贵,故名元光。据《云仙杂记》载,墨有“青松子”、“松滋侯”、“龙香剂”、“黑松使者”、“龙宾”、“松烟督护”、“玄香太守”、“毫州诸郡平章事”、“九锡”等爵名。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

:文嵩的《好田寺楮知白传》是为纸作传封爵的。楮可制纸,色白,故名楮知白;田寺和纸音近,故爵号好田寺候。苏东坡把纸称为“麦光”,米芾称纸为“云肪”,汉代服虔称纸为“方絮”。

: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曰:“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拜即墨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成了砚的拟人代称。砚还有“璧友”、“石友”、“陶泓”之称。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宋代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诗云:“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里说:“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这里,“文房四士”说的也是“文房四宝”。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西周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即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缣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

  人们通常认为,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砚,也称“砚台”,古人说它是“文房四宝之手”。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砚台的讲究是:质地细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石佳还须工精,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

  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加之,以防爆裂。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http://lsy031.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07/10/calligraphyknowledge.jpg

 

 

 

..........................................................................

 

 

 

 

http://www.kzdhmj.net/imgWeb/20116/2011629_181419_848.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http://home.blueidea.com/attachment/200905/10/382219_1241944760XwQ3_m.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http://www.iloveszx.com/2hand/photo98/061029/n_3947643935745.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http://www.qsxf.com/mpic/1193723604.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http://www.qsxf.com/mpic/1193723626.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http://www.qsxf.com/mpic/119372365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琴棋书画

 

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今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来历  琴棋书画 qín qí shū huà 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琴棋书画均起源于文献所称的“三皇五帝”时期(2607 BC-2110 BC,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以下所注帝王在位年代均引自该表),或田野考古学所称的“中原龙山文化时代”(2600 BC-2100 BC)。

  琴瑟,据文献记载,伏羲(2400 BC-2370 BC)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数可知瑟的体积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不说话,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瑟被置于屏风后面,客人围着桌案坐,在音乐声中边闲谈、边吃喝。这是社交性场合。当然,琴与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琴在台前,面对宾客;瑟在台后;琴离客人近;瑟离客人远;琴师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师则可以是老年男子。琴瑟开弹前,先有鼓点声,以示引导。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所以琴瑟的发明时间是在2400 BC-2370 BC,发明地点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

 

 

 

  围棋,据文献记载,尧舜(2205 BC-2110 BC)发明围棋。围棋古称“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称“围棋”的含义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今日富饶广阔、人口密集的黄淮海平原,在2600 BC以前,是一片大沼泽区,即《山海经》所称的“大荒”,基本上无人居住。从2600 BC开始,大汶口文化居民从东边进入此区,原红山文化居民从北边进入此区,仰韶文化居民从西边进入此区,良渚文化居民从南边进入此区。各地移民涌入无人区之初,因为空地很多,基本上都在埋头圈地,相互之间没有冲突。这就像围棋开局之初,双方各自抢占实地。随着移民的增加,无主的空地越来越少,各族群的居地也开始相互接壤,甚至交错,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复杂局面,为了巩固地盘和扩大生存空间,各族群之间展开了包围与反包围、吞并与反吞并的实力对实力、智力对智力的长期较量,较量的基本原则是以多胜胜少,靠局部的人数优势,靠围殴来决定人地的归属(现代农村两个村庄间的土地纠纷,也是靠械斗解决,人数多的大村有较多胜算)。这正是围棋的基本博弈方法。围棋有别于象棋的一大特色是它的棋子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这正是移民世界的特征。在当今的移民国家美国,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各国移民涌入,这些移民原来的身份各不相同,到了美国以后就都一样了,将军会和小贩在一个餐馆洗盘子,因为他们都是移民。所以,围棋是对鲁西豫东地区初期历史的模拟,是中原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是用娱乐形式重温当年的智力、实力的激烈较量过程。古文献称尧舜发明围棋的目的是要安抚他们各自的嫡长子丹朱和商均,因为实行禅让制度的缘故,他们不能登上帝位、亲演国家历史,故用围棋来模拟演化国家历史,以满足他们心中的欲望。若以尧舜居住的地点作为围棋诞生的地点,那么这个地点就是今山西省临汾市。

 

 

 

  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2337 BC-2307 BC)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出现在2300 BC以后,地点是在中原地区。

 

 

 

  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2162 BC-2110 BC)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为绘画艺术产生的标志,那么她生活的时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汉字的发明200年。且其生活的地点难以确定。

 

 

 

  综上所述,琴棋书画这四大艺术门类都奠基于三皇五帝时代,即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地点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无所不通。”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件件皆精,~,般般都会。”

  关于琴棋书画的长联:

  上联:吟太白诗养浩然气诵稼轩词壮报国情品汉卿曲恤民生苦读东坡赋怀赤子心百代文章引人手不释卷育智士不尽

  下联:抚仲尼琴沐幽兰香与尧帝棋谋天下势法右军书得灵性通游范宽画入清雅境万世经典为士修生养性滋仁者无穷(聂晖撰联)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琴的创制者,文献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法,可以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2010年12月4日,一张北宋皇帝宋徽宗御制的“松石间意”琴在保利五周年秋季拍卖会的古董珍玩夜场上以1.3664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乐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弈单指围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诣》里有“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记载。《孟子-告子章句上》说道: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围棋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围棋为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棋”是指围棋,古称“碁”,下围棋称为“对弈”、“弈”,棋子分黑白两色,规则简单而变化无穷,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思想精髓。华夏族原创文化,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即有记载。而象棋出现较晚,棋子设置复杂,不象是中华原创文化。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绝非人的智慧所能参透。作为神留给人的文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

  

  

国际象棋

象棋是中国传统的二人对弈棋类游戏。其他类似的有国际象棋及将

  

  

中国象棋棋盘

棋。为与国际象棋等区别,又称中国象棋,主要流行于华人及亚太地区

编辑本段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摩本

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

绘画

  

  

工笔画花鸟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张大千山水画

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写意画两科,这是两种不回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熟练,能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中国画又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http://pic1a.nipic.com/2008-11-28/200811288291344_2.jpg

 

http://pic6.nipic.com/20100417/1720011_170909062900_2.jpg

 

 

《国画系列》专题图片 更多...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545233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风景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4213357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蝈蝈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1058755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大雁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06/20081615344385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国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8/200811882555325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山水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332423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青蛙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8/200811861742286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龙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06/20081632531868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人物(琴棋书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2730867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龙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8/200811872424618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马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3839305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螳螂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17/200811774438768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蚂蚁的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06/200816313333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国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06/2008162194923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国画
http://img2.nipic.com/2008-01-06/20081625810116_1.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TITLE="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请君欣赏!!【中华文明 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国画

 

 

 

 

http://i05.c.aliimg.com/blog/upload/2010/06/20/645286072e42ab23fd78da12245e8e47.jpg绚丽奇葩 引用转帖】"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