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含泪 兆山羡鬼
(2008-08-02 03:07: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瓜棚时评 |
兆山羡鬼:山东无耻文人王兆山,2008年6月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6万多死难者竟作诗,借死者之口称,有“党疼国爱”,“纵做鬼,也幸福”,并越俎代庖直抒鬼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6月6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青未了”
副刊发表作者名为王兆山(山东作协副主席)的“词二首”。
其一:
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一位废墟中的地震遇难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后地面上发生的一切,遂发出如是感慨——)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兆山羡鬼被引申为冷血动物的代名词,比喻指马屁拍到极致,鬼话连篇。形容做人的无品、无耻。
江城子 ·和王兆山
天灾无情人祸苦,
蟾蜍出,砖家捂,
巴蜀生灵,逝去八万五.
谁的拉链没系住,
出了你,二百五.
鬼魅兆山出齐鲁,
嗜吾血,断吾骨,
禽兽那知,人间千般苦.
只盼冢内厉鬼出。
地震死难者答王兆山副主席
大震难料天地覆
家安在 儿何处
阴阳两隔 阻断家国路
军民亿万齐救助
建家园 慰吾庐
忽闻吠声狺狺出
有鲁地 兆山呼
踏吾尸骨 媚言甘无度
快来墓前安屏幕
带汝游 黄泉路
近来,一些新生的成语或流行语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有些知识分子也成了成语的主角,如与余秋雨先生有关的“秋雨含泪”,与某作协副主席有关的“兆山羡鬼”等。
余秋雨先生和某作协副主席都是在当下社会中可以被称作是知识分子的,而他们与新生成语相联系,则与讽刺有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知识分子之为知识分子,首先不在于他们有知识,或从事知识研究,而在于他们有一种深刻内在的人文关怀,因为并不是所有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或所有掌握专业技能的知识者都是知识分子。早就有人指出,“有精致之知识者并不必然成为知识分子。相对论并不使爱因斯坦成为知识分子。对哲学的思考,对社会的评议,对法西斯的愤怒……使爱因斯坦成为知识分子。”相比之下,“秋雨含泪”、“兆山羡鬼”等成语的出现,则表明了当事者与知识分子的差距。
知识分子的力量,是一种信念和道义的力量,从本质上讲,知识分子涵括一种超越阶级意识、阐释终极意义、关怀社会大众的人文精神意蕴。不过,“秋雨含泪”、“兆山羡鬼”的出现,则告诉我们,严肃的批判性立场,一种对民间生存尤其是弱势生存的体恤性立场在某些知识分子身上是缺失的。
真实就是一切,拥有真实便意味着拥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没有责任感的写作是可怕的。尽管多数作家都不会怀疑自己是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对于自身作为知识分子所必须恪守的伦理信念却不甚明确,对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推诿再三。尤其是面对公共事件,面对集体性生存苦难,我们常常听到的,都是一些大众传媒的声音,很少听到作家的声音。而在汶川地震面前,我们看到的却是“秋雨含泪”、“兆山羡鬼”!这,难道不应深入反思吗?
正因为如此,从文化守护的角度审视知识分子进成语,如“秋雨含泪”、“兆山羡鬼”,恐怕就不是多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