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梅戏与黄梅调

(2008-09-26 19:36:00)
标签:

黄梅戏

京戏

戏曲

越剧

邵氏

香港

杂谈

分类: 我的日记

黄梅戏原本就是由黄梅调发展而来的,在今天黄梅戏发展遭遇尴尬的时代里,黄梅调却以他朴素自然,琅琅上口的特点流传于大街小巷,以它独有的生命力顽强的生长和繁殖着.在港台地区,就曾有台湾的凌波,卓依婷,以及香港的邵氏黄梅调等.黄梅调以其活泼纯朴,清新自然的风格与易学易唱的特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港台听众,并普遍受到了中国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马兰就曾经指出:黄梅戏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异地变种的地方戏戏种,她指的就是在港台曾经风靡万千观众的黄梅调电影。马兰也曾即席演唱过脍炙人口的邵氏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远山含笑》一节,她指出虽然香港作曲家不太理解黄梅戏的音乐系统,甚至上下句不分,但是这些歌的共通点都是很好听,容易令一般人接受及喜爱。其实邵氏黄梅调电影是在充分保证电影呈现的条件下,把黄梅戏中“好看”、“好听”、“好玩”的统统拿过来为他所用。其音乐风格也是自‘黄梅调’抽象化、广义化,晋身为一种现代化、精致化、时代流行曲化的传统戏曲、江南小调的代称,所以,黄梅戏曲调本来所具有的民间性、亲情感和咏唱力,经过现代音乐理念的处理,使之更加适应了今天的审美需要,特别是切合了现代都市型的香港民众的娱乐要求——一种现代都市的民间性。

 

 同为戏曲艺术,黄梅戏因为是自然发音,旋律又比较朴实和好听,所以更容易被一般人接受。而京剧由于不是自然发音,所以难以被大众化.昆曲和高腔绑子发音比京戏更远离自然,故其衰落也早。如一点也不懂传统戏曲的人,可以看越剧却不能接受京戏,也是越剧是自然发音而京戏不是之故,所以黄梅戏普通人一般都可以接受,而京、昆等剧的唱/唱腔曲调却是“普通一般人不能接受”的,越剧的曲调虽然一般人也可以接受,但其地方方言却是不好懂也不好学的,因此在流传上始终不如黄梅戏家喻户晓。

 

黄梅戏自民间的黄梅调,采茶调发展成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独具魅力的地方戏曲艺术,自然有他的文化特色与艺术深度,而黄梅调则以其现代化,流行化,娱乐化的特点普遍获得了现代都市人的青睐,黄梅调虽然无论是从戏曲艺术还是从表现深度上都无法与黄梅戏媲美,但两者的戏剧性分化却向我们表明了大众的审美观在今天其实是越来越由艺术化而转向通俗化和娱乐化的!

 

 由黄梅戏的刻意改革与黄梅调的自然生存,我们其实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21世纪的黄梅戏首先需要的是生存,然后才能谈改革和发展.我想,离开了生存的土壤,再美丽的花朵也会枯萎和凋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