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朵金花”:
省黄梅戏剧院的何云、程小君;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王琴;
安庆黄梅剧院一团的吴美莲;
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的仝婷.
何云,28岁,池州青阳人,省黄梅戏剧院演员;
程小君,25岁,湖北黄梅县人,省黄梅戏剧院演员;
王琴,30岁,芜湖南陵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员;
吴美莲,29岁,芜湖南陵人,安庆黄梅剧院一团演员;
仝婷,27岁,巢湖和县人,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演员。
奥运火炬手,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仝婷 :



来自马鞍山黄梅剧团的仝婷年纪不大,可经历却相当丰富有趣:在戏校时因为成功出彩的反串,被校长赞为“值得全校男生学习的潇洒小生”;进入剧团后,被吴琼屡屡相中,在《女驸马》、《红罗帕》等多部大戏中与吴琼合作;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上海优秀儿童话剧展演”中,她更是捧回了“我最喜爱的儿童剧演员”殊荣!
13岁考入戏校
仝婷是安徽巢湖人,外公是一名资深的庐剧演员,专攻花旦。可能是遗传的缘故,仝婷生来一副清亮的好嗓子,年纪小小就能熟练地哼上几段庐剧、黄梅戏。1994年,13岁的仝婷以一段《刘三姐》中的民歌考取了安庆市的安徽黄梅戏学校。
进入戏校之后,艰苦的学艺生活让仝婷迅速成长,她说自己最感谢的就是孙清足老师和程国金老师夫妻俩。“刚进戏校时,我总是找不到正确的发声方法,程老师和孙老师特别喜欢我,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指导我发声、帮我练功,可以说父母给了我生命,而这二位老师给了我艺术上的生命!”不过两位老师对仝婷的期望越高,自然对她就越严厉,仝婷在练功房里可没少哭过鼻子。“一次孙老师帮我排《孟姜女》中的‘哭城’一段,我一唱就跑调,孙老师气得砸琴,甚至把我赶了出去,可我就是不着调,孙老师重重地打了我一巴掌,我哭了,同时也看见孙老师眼里噙着泪。可能是觉得对不起老师吧,这一巴掌反而让我立刻找到了感觉,越唱越好了。”
黄梅戏话剧样样得奖
毕业后仝婷考入马鞍山黄梅剧团,不拘泥的个性大大拓宽了仝婷的戏路,她先后在传统戏《天仙配》、《珍珠塔》,农村现代戏《喜临门》,黄梅戏电视剧《乾隆辨画》等多出戏中担纲主演。2000年,吴琼来马鞍山黄梅剧团时,便非常看好仝婷,推荐她在百集黄梅戏艺术片《戏缘》里客串了一把,其后便开始了两人的合作。在吴琼与马鞍山黄梅剧团合作的两出大戏《女驸马》和《红罗帕》中,仝婷成功地扮演了“公主”和“少年汪锦龙”。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黄梅戏演员,民歌、通俗、现代舞、蒙古舞,仝婷样样皆精,但让人吃惊的是,她在话剧方面还有一手。2004年,仝婷在儿童剧《男子汉行动》中扮演外号“蝙蝠侠”的小男孩徐锐,演活了这个最调皮的“捣蛋大王”!她也凭借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在“第六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获得“我最喜爱的儿童剧演员”称号!
仝婷如今依然保持着每天练功的习惯,她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观众知道,观众的掌声可不是随便给的。‘五朵金花’的称号也让我们五个人对黄梅戏更多了一份责任!”25岁的仝婷,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还将在黄梅戏舞台上不断地为我们制造更多的惊喜!
程小君:http://photocdn.sohu.com/20060613/Img243696248.jpg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阵放诞的朗声大笑之后,八面玲珑的“凤辣子”翩然登场……这一串极具“声威”之笑,是21岁的程小君在这次“新世纪黄梅五朵金花”评选活动中带给我们的一大惊喜。舞台上的华服浓妆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她本人也是“王熙凤”般的老练泼辣,可当她洗净铅华坐在对面,却让人怎么都无法把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不点儿女孩同她所塑造的那许多色彩斑斓的舞台形象联系起来,因为她本人实在太过年轻,又难得这样的朴实。
1985年程小君出生在湖北黄梅县,12岁考取了湖北省艺术学校黄梅戏班,随后就被选送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三年的培训结束,当15岁的程小君站在省黄的大门口,竟发现四周的一切和三年前一样的陌生,而她唯一熟悉的只有身后的这座黄梅剧院。“那三年是完全的封闭培训,除了开学的第一天让我们出去买些生活用品,就只有等到放寒暑假回家那一天才能出去了。平常需要买什么,就到老师那里登记,由老师去统一采购。所以我在合肥呆了三年都分不清东西南北。”
毕业汇报演出时,程小君被选中出演《罗帕记》中“陈赛金”,这个年龄跨度达20年的角色对她无疑是个挑战。“唱功是我的强项,可我在表演上却老是开不了窍,也许是我性格太温太平,老师总说我在舞台上激动不起来。”正是《罗帕记》,终于点通了程小君在表演上的那根筋。这出戏说的是陈赛金新婚不久,丈夫就进京赶考,她却被父亲赶出家门,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其中一幕是陈赛金静坐在镜子前手持玉簪思念丈夫,就这一幕可让程小君吃了大苦头。区区15岁的孩子,如何去体会那种思念丈夫的心情,又如何能自然的于舞台之上流露?负责排戏的符广美老师和夏承平老师一遍遍地对着她喊:“表情不到位,再来!”“跑戏了,再来!”一点一点的抠戏终于让程小君在表演上开了窍,她在毕业汇报演出上的精彩表现赢得好评如潮。不过,在演最后一幕陈赛金的儿子18年后高中状元母子相认时,儿子叫着“母亲”扑了过来,15岁的程小君在舞台上抱着和自己一样年龄的“儿子”时,她还是觉得是那么的不好意思!
正是因为在《罗帕记》中的出彩表现,程小君毕业后被留在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我挺幸运的,到了省团基本没跑过龙套,一毕业就加入了小梅花剧团,紧接着就排了大戏《大眼睛的期盼》。”而2004年的复排大戏《红楼梦》无疑是她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飞跃。当剧院正式决定将王熙凤这个角色交由程小君接棒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行!”在请求无用后,程小君只好啃下这块硬骨头。她一遍一遍看之前版本的VCD,抱个剧本反复念台词。最要命的还是那阵大笑,程小君天天上楼笑,下楼笑,和别人说话说着说着就迸出一阵大笑,做什么事都不忘“哈哈哈”地笑,渐渐地,她终于找准了感觉,而“凤辣子”这个和她本人迥然不同的角色更让她深深体会到表演的乐趣,“虽然排练的过程很辛苦,但你知道吗,一旦入了戏,找对了情绪,一场大戏演下来,真的是太过瘾了!”
王琴:
|
新世纪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王琴是安庆市再芬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在此次比赛中,经过激烈的角逐,她以一段极为出彩的《红梅惊疯》获得评委一致的叫绝。圆润的嗓音,悦耳的唱腔,高难的身段,准确细腻的表演,把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后那种悲痛到疯癫的半傻半痴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非常好的天赋和一个戏曲演员扎实的舞台功底,王琴因此毫无争议地获得了新世纪“五朵金花”的称号。
但王琴这朵“金花”开得辛苦。长得漂亮是王琴的天然优势,加上修长的身材和与生俱来的好嗓子,在老家,王琴从小就颇受人注目。有一次,县黄梅戏剧团到她家所在乡里演戏,经人介绍,该剧团里一位演唱家听小王琴唱了一首歌后便建议她去考戏校。于是,她找了一位懂行的老师,在学过一段基本功之后报考了位于安庆市的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这一考就考了个第一名。从此王琴开始了艰苦的学戏生涯。王琴说,因为自己家境不好,所以在班里显得比其他孩子懂事早。每天早上,她总会起得很早,赶在学校开饭前练上一小时功。她说那时练功有时都练得想吐。但最让她感到温暖的是,那时候学校有一位老师知道她这么早就起来练功之后,也经常早早地来到练功房陪她。她就是在校期间学的《红梅惊疯》,在老师的精心指教下,一招一式她都学得很严谨。这个段子从此成了她的保留节目,1995年一毕业就为她赢得了全省小戏调演“表演金奖”。但是当初,这朵刚刚含苞欲放的小花却差点与黄梅戏告别,因为种种原因,有整整7年的时间她离开了黄梅戏“正规军”的队伍。“归队”之后,她又用了很大力气来“复功”。好在功底扎实,很快恢复了状态。分别在《徽州女人》和《公司》中担任“女人”的B角和扮演“女同学”。
王琴的获奖率很高,基本上每赛必有斩获:2001年参加全国“群星杯”大赛荣获金奖,2004年参加全省红梅大赛荣获“表演金奖”,同年参加全国红梅大赛获“银奖”。在舞台生涯方面,王琴主演过的大戏有《三请樊梨花》、《谢瑶环》、《孟丽君》、《女驸马》等等,樊梨花、谢瑶环、孟丽君、冯素珍这些著名的戏曲人物使她的综合素质在舞台上得到了锻炼。王琴说,这次“五朵金花”大赛对她来说太珍贵了,她一定会异常珍惜这个荣誉,一心一意唱好黄梅戏
吴美莲:http://t11.baidu.com/it/u=1004907132,3529862480&fm=0&gp=46.jpg
|
1.68米的高挑个头,纤纤苗条的轻盈身材,一打眼就给人水灵秀丽的印象,出生在南宁的吴美莲是典型的江南美女。而吴美莲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则快人快语地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父母就是种田的,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质朴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有一副好嗓子,吴美莲从小爱唱歌、唱庐剧、唱黄梅戏,还通过听录音带学会了严凤英的许多唱段。在她15岁那年,考取了湖北省黄梅戏学校,最终却因故没去成。直到有一天从家里亲戚那儿听说在安庆的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要招生的事,这时她又长大了一岁,却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第一名的过硬成绩顺利被录取。
进校后吴美莲备受老师关爱。她说,她先前真没想到一个农村的孩子老师也能给予这么无私的关心爱护,就特别想用最好的成绩去报答他们。加上家境贫寒,不苦学就没有出路。因此练起功来格外刻苦,不但早上早起,中午也不休息,别人午睡时她还跑到练功房练功。在学校呆了几年,身上穿的一直都是练功服。同学中有不少人谈恋爱,一到周末、节假日不是回家就是结伴出去玩,享受生活。她却一直和几个同样家境的同学老老实实呆在学校,每顿饭都是一份炒白菜,也不舍得买水果,大夏天里连西瓜都没吃过。她一心一意只想着练成一身好功夫,为自己挣得一个像样的未来。
有志者事竟成,还没等到毕业,吴美莲就以优越的条件和出类拔萃的成绩被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挑去,实现了她留在市级剧团的梦想。而更可喜的是,这朵寒塘小荷一经绽放就香气四溢,她的运气很好,1998年参加平生的第一次比赛——首届严凤英大赛就获得了“新苗奖”。紧接着2000年参加安庆市青年演员基本功大赛又夺得一等奖。2001年参加全省小戏调演荣获“表演奖”。除了艺术类的奖项,她还于2006年获得了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舞台剧方面,吴美莲主演过的大戏有《女驸马》、《泪洒相思地》、《金钗记》、《卖油郎》、《谢瑶环》等等。小戏有《武大郎招亲》、《夫妻观灯》、《红梅惊疯》、《别洞观景》、《书馆》、《考婿》等等。吴美莲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演员,她在演戏时本色流露得要多一些,因此她对自己主演的《泪洒相思地》偏爱要多一些。在演唱方面,她更擅长唱腔甜美的传统唱段,认为像《小辞店》、《女驸马》一类戏的唱腔更适合自己。但吴美莲说,现在她也在注意调整自己,尽可能拓宽自己的戏路,努力做到全面发展。这次被评上新“五朵金花”,她特别感谢这次活动给青年演员提供的机会,表示一定要把“金花”的荣誉当成起点,今后会进一步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争取在艺术上有新的长进。
跑了整整6年的龙套,当她在舞台上重复扮演着那些只有几句台词甚至没有台词的小角色时,她安慰自己说:“跑龙套也没什么不好,连蒋建国院长这样成熟的黄梅戏演员也是跑龙套熬过来的啊。”如今她成了杜丽娘、成了鲁四凤、成了贾宝玉,被一片赞誉叫好声包围,她又清醒地告诫自己:“我只是唱功表演比较平均,但距离大家的水平还很远。”成天乐呵呵的何云,在此次“新世纪黄梅戏五朵金花”评选中凭借出众的综合实力名列“五朵金花”榜首。
何云: 六年等待一个机会
1995年,何云从安徽省艺校毕业,回到家乡青阳县黄梅剧团实习,实习时就200元工资,她却开始贴补家用,供弟弟上学。一个17岁的女孩能挣钱养家在当地人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但何云自己清楚,这样每天下乡重复表演一些黄梅戏片段和小品的日子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丁普生副院长不久后打来电话,问何云:“你愿不愿意来我们这里跑跑龙套?”尽管何云并不知道能“跑”出怎样的未来,但毕竟省团是她一直向往的地方。何云答应了,也逃脱了在小乡镇沉寂的命运。
不过那时黄梅戏处于低谷期,即便是省团也没有给何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那是她记忆中一段难挨的时光:“当时我唱功表演都不算好,而且又胖,最重时有60多公斤。连小戏调演都轮不上我,我只能偶尔演一些没几句台词的小角色。”为了补贴家用,何云只好去拍拍广告,同时也到一些演出场所唱唱民歌。“当时有很多人建议我去改唱通俗歌,或者去考电影学院,但我还是没离开黄梅戏,我相信,机会是肯定会来的。”
厚积薄发 新梅绽开
蛰伏6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2001年,省黄梅戏剧院将院里的年轻苗子和艺校刚毕业的学员一起组建了小梅花剧团,不久后,何云就迎来了她黄梅戏生涯中的首部大戏《大眼睛的期盼》,她被选中出演女主角童小蕊。初次担纲大戏的何云面对众多不信任和疑惑的目光,暗下决心:“团里终于给了我机会,只有好好把握才能换来更多的机会!”大戏是对演员最好的锻炼,那个夏天,何云全身心投入,体重骤减,《大眼睛的期盼》最终获得了省里的“五个一工程奖”,扮相俊美,综合表演实力大大长进的何云也成为小梅花中的翘楚。
2004年的复排大戏《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角成为何云戏曲生涯的一次飞跃。“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力度不够,当初马兰扮演‘贾宝玉’时,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流露出一点她自身女性的特质,但我的身体太软,而且之前演惯了杜丽娘那样柔弱的角色,所以在反串男性时,总是太忸怩太刻意!”于是,白天在排练场何云一空下来就反复翻看小说原作,晚上就一遍一遍地观摩马兰主演的《红楼梦》光碟,细细揣摩,加上导演孙怀仁的悉心指导,何云发现,其实只要人在戏里,感情到位了,神态动作也就水到渠成,完全不必去刻意模仿。凭借对“贾宝玉”的成功再塑,当年何云被破格评为二级演员。
《雷雨》中的四凤、《女驸马》中的冯素珍……如今的何云,已经成为省黄梅剧团的一线演员,但更多的时候,她还是奔波在全省各地,为基层人民送戏表演,虽然辛苦忙碌,她却乐在其中。27岁的何云,还有长长的艺术之路要走,也祝愿这朵新梅将来能够更香更艳。
|
“黄梅新秀”(6名):
省黄梅戏剧院的梅院军、琚翔;
安庆黄梅剧院一团的郑玉兰;
池州市黄梅戏剧团的钱霖、
铜陵市艺术剧院的张莉、
当涂县黄梅戏剧团的罗云。
“黄梅新苗”(20名):
省黄梅戏剧院的魏蓓蓓、陈丹、王霞、赵章伟、何文顺、袁伟;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查寅,
安庆黄梅剧院一团的马丁、关阳、夏圆圆、张丽,
枞阳县黄梅戏剧团的谢海堃;
桐城市黄梅艺术传播公司的汪林林、赵长玖;
池州市黄梅戏剧团的曹安群、许文慧;
铜陵市艺术剧院的王祝华;
马鞍山黄梅戏剧团的查子竹、洪明珠;
铜陵市艺术剧院的朱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