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岸公祠

(2017-01-30 10:48:40)
标签:

杂谈

                                                         梅岸公祠                

    梅岸公祠”座落于揭阳市蓝城区霖磐镇西龙村新寨中央,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梅岸公的第四代孙恆逸、永公、乐善、严陵、玉塘、恬恕为了纪念开基祖恩德而发起兴建。

    蛟龙创寨之祖林德辉、字梅岸,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30年左右),与长兄靖山从潮州仙庭到蛟龙教书,定居蛟龙,共创蛟龙村(原在这里居住的有蔡、洪、连等姓。现蛟龙老寨还有蔡厝门、洪厝门,林厝门)。明朝政权刚建立不久,七十多岁的林梅岸被选为非常荣耀的州郡大宾。(明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选年高望重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礼部,再由礼部奏朝廷,大宾由天子赐官衔顶戴。)
    蛟龙乡,今称之西龙村。位于榕江南河中游北岸。霖磐镇西部,東连东洲村,西邻桐坑乡,北倚白塔镇之下陇、元埔、塔东村,南望普宁南溪之杨美村、玉山头村、三北村。揭阳饮用水总干渠在蛟龙三洲水闸流入,穿寨而过。白马线也在这里伸延。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溪流环绕村寨,一幅美丽自然风景画使人流连忘返。

    高气爽时,站在普宁洪山顶,或者站在南塘山顶都能清晰看到:一条从卅岭山逶迤到马坑、卢清、马丘、东浦的山脉;一条从新寮山到红坡、坑尾、元埔的山脉都到蛟龙乡戛然而止,成为平原。这两条山脉,远眺太像两条龙了。两条龙尾相交,故名交龙。蛟龙村在元明清时代称交龙,后来随着蛟龙人的勇猛和敢干的精神为人们所认识,晚清时期就改称蛟龙。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元埔、坑尾、东浦、马丘等小山都因各种原因夷为平地。现在两条龙脉只有依稀断续的影子,再也找不到龙尾相交的奇观了。

   明、清、民国时代的蛟龙乡经济较为发达,知名度较高。因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蛟龙三洲,人们俗称“半溪”。就是因为它位于榕江南河中游,东面距离揭阳县城15公里左右(水路),南距离普宁县城(洪阳)15公里左右(陆路),北去丰顺埔寨15公里左右(陆路),西往棉湖也是15公里左右(水路)。今之京溪园、塔头、东园、五经富、埔寨、南溪、洪阳、白塔、龙尾、桂岭、霖磐。这些地方的土特产从陆路运往蛟龙的三洲码头,到揭阳县城和榕江下游曲溪、炮台、汕头等圩集去销售;或逆流西上棉湖、钱坑等地。小商小贩也在这里把汕头、县城运来的商品、海产品销往各地。每到傍晚,三洲堤上灯火辉煌,江面船灯闪跃,码头上的吆喝声震动四邻。经常江上泊货船一二百只。其繁华景象在当时落后的揭阳西部算是一道风景线。

    明嘉靖三十八年(1599)倭寇从榕江南河西上入侵棉湖,沿途劫掠,潮州总兵带官军击败倭寇,梅岸公祠在这次战火中遭受厄运。1644年顺治元年,刘公显九军因借粮不成,对蛟龙人进行大规模的劫杀,祠堂再次受毁。

     后来蛟龙系十二世祖治臣公,对此事感触颇多。当时他在学堂教书,认为重建祠堂,可“左和官军,右御贼寇”(碑记译句),但苦于力不从心。于是,瞩其子伯起公帮其了却心愿。十三世祖伯起公对此事时刻记在心上。1740年乾隆庚申岁与弟辈伯华、伯兰、伯彰发起在原地重建梅岸公祠。1742年乾隆壬戍岁祠堂建成,并勒碑记流芳

     梅岸公祠是三进厅二天井的建筑,坐东向西。祠堂占地面积 573、8平方米,宽14、15米,长40、55米。祠堂前埕长41、39米,宽17、55米。外观美轮美奂,前埕开阔,返照墙有白灰雕大麒麟,墙外是宽阔的寨前溪;祠内木雕精致简洁,风格独特,其建筑木料考究,保存明清时期完整的建筑艺术特色。门首石匾梅岸公祠”四个石刻行草书功力非凡,山门壁画为石雕人物画。祠堂中门两边配有一对石鼓,石鼓雕磨精工,光亮圆滑;祠前一对石狮,石狮是花岗岩雕刻打制,栩栩如生。前埕旗杆夹与座斗是军门(海坛总兵、南澳总兵加提督衔、闽安水协镇)林本立的。

   中厅楣架挂有嘉庆己巳(1809)恩科钦授翰林院检讨林耀龙和同治元年加恩次赐第一名学士林  立的四块保存完好钦赐牌匾。

牌匾文字: 

   一、监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孙玉庭为:副魁(钦赐)。  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科副榜林耀龙立。

   二、监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孙玉庭为:文魁(钦赐)。嘉庆丁卯(1807)科乡试恩赐举人林耀龙立。

   三、知贡举兵部侍郎正监加  功副都统官理光禄监事加三级成书;知贡举都察院左都副御史加三级秦瀛为:“翰苑”。嘉庆己巳(1809)恩科钦授翰林院检讨林耀龙立

   四、监临头品膺职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御史两省总督兼署广东撫院劳崇光喜为:“文魁”。
同治元年(1862年)加恩次赐第一名学士林响荣立

    四块钦赐牌匾已经充分体现祠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价值。
     厢廊墙上一块石刻《乾隆壬戌岁重建祠堂碑记》,更是珍贵难得。

    梅岸公祠整体布局合理,前宽后端。中轴线视感壮观从容,美丽和谐,庄严而带亲切。从山门、两廊到中厅到大殿,处处都体现视觉美。这种自然美、视觉美的艺术建筑,与当时的潮汕其他祠堂建筑相比,更让人偏爱。祠堂木雕、石雕简洁、精美,又别于其他祠堂繁复的雕刻,更有独特的风格。梅岸公祠四个石刻行书字充分体现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祠堂前瞻似鹏鸟展翅,俯视犹如玉石婷立,美仑美奂,富丽堂煌,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其艺术特色突出,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目前祠堂除前、中、后厅的中脊嵌瓷在文革被破坏1922年民国壬戌,前厅“九牧流芳”石匾重修2000年对一些瓦、脊、瓦架进行维修、花鸟人物画进行加色外,其他保存基本是乾隆时期的建筑物体。

    梅岸公祠建成的一百一十年后,蛟龙乡从军成风,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梅岸公的裔孙在为国家的征战中赢得了荣耀,请看下列的人物:

   林诗存,诰封建威将军。

   林本,字务堂(1839-1887),圣封建威将军(一品军衔)。1856年咸丰六年弃农投军于潮州镇寿山。后赴赣、粤、浙、闽一带作战,屡建战功,年三十余岁被提升为福建水师总兵(海坛总兵),赏戴花翎。1867年(同治六年)钦赐林本建府第“将军第”。1869年(同治八年),本入朝觐见,1875至1878年寻署南澳总兵(加提督衔),后水协镇等职衔。1887年48岁时在职病逝。
    林槟,字献廷(1838-1878),朝封振威将军(从一品军衔),赏戴花翎。1857年(咸丰七年)他到江西投军,后随宗侄林本征战赣、豫、湘、闽、浙、粤等地,屡立战功,1867年(同治六年)晋升为福建省海坛镇参将(三品),1868年同治七年,补用副将(从二品、福建省副都督、),同治九年(1870)解甲归田,光绪四年(1878)病逝。

    林礼登,战死沙场,诰封武功将军(从二品)。

    林礼珍,战死沙场,诰封武德骑尉(三品)。

    林英茂(字芳园),赐花翎、福建长福营参将、历署闽、浙督标右营,台湾城守参将(三品)。

    林鸿(字蕴之),钦赐花翎。广东尽侁游协(从三品)。

    林得胜,字万程,钦赐花翎。广东尽侁游协(从三品)。

    林通,赐南翎、福建即补县丞。(八品)

    林蓬辉,字镜容,协台将军(五品)。

    林万华,世袭骑尉(捐职、三品军衔),潮州镇中营守备(正五品)。

    林猛,字和堂,光绪十三年署任福建屏南县正堂加提举衔(正七品),赏戴南翎。

    林象刚,林英茂之子,光绪二年在父台湾营中病逝,荫八品监生。(绪十六年庚寅岁李星煇总纂的《揭阳县正续志》记载为林鸿之子)。

    著名理论家,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原台北大学教授林桂圃也是梅岸公裔孙。

    梅岸公祠目前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文物保护,等待专家考查指导,使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更完善。

 

附:梅岸公祠的历史沿革

 1399年明惠帝建文元年,由梅岸公的四代孙恆逸、永公、乐善、严陵、玉塘、恬恕等兴建。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毁于战火

 1740年乾隆庚申岁梅岸公的十世孙伯起、伯华、伯兰、伯彰发起在原地重建祠堂。

 1742年乾隆壬戍岁祠堂建成,勒碑记流芳

 1804年嘉庆九年由甲子科副榜林耀龙立钦赐牌匾“副魁”。
 1807年嘉庆十二年由丁卯科乡试恩赐举人林耀龙立钦赐牌匾:“文魁”。

 1809年嘉庆十四年由己巳恩科钦授翰林院检讨林耀龙立牌匾:“翰苑”
 1862年同治元年由加恩次赐第一名学士林响荣立牌匾:“文魁”。

 1867年同治六年由军门(海坛总兵、水协镇加提督衔)林本立旗杆夹。

 1922年民国壬戌,“九牧流芳”石匾重修,祠堂个别破漏第一次修补

 1945年作为“蛟龙高级小学”的办学地方。

 1950年改为“西龙高级小学”。

 1970年升为“西龙初级中学”。

 1997年西龙学校建成使用,祠堂结束办学历史。

 2000年梅岸公祠维修,重申设龛恢复祭祖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铜鼓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