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贷人》之第二章 后生可畏
(2009-09-25 19:21:44)
标签:
文化 |
当许量又是一个人在自己办公室对着乌木梦想远古时代的时候,秘书李玫从外面打进内线电话,声音清脆婉转:“许总,外面有一位方韧先生,说是您的学生。他没有预约,但很想见您。”许量混沌的头脑,立刻被李玫的声音拉回现实,他对着话筒有点迟疑,心中在回忆这个自称为自己学生的“方韧”,到底是何方神圣?他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手中的事情也刚好告个段落,有点空隙。所以,许量有点好奇地对李玫说:“我知道了,你和他一起进来吧。”
一会儿门开了,进来两个年轻人,带来一些清新的感觉。
那个身材与服装完美结合的年轻漂亮女人,不用说,就是许量的秘书李玫,她聪明而干练;用许量的话来说李玫是在一百个女人群中隐藏,也能够被男人一眼发现的那个女人;而她旁边相貌平平的小伙子,则是非常大众,自然是那个叫方韧的自称“许量学生”的人。
是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分等级,都要被分成三教九流。人的记忆力也一样有等级:一般人的记忆力记人记事,但不能够记住人生的片段和情境意境,而许量的记忆力与众不同,他无论对人与事,当都能够用“味道”两个字去区分;甚至是把环境与氛围等所有能够构成记忆的要素,全部都能够过目不忘、雁过留声。许量从小就知道自己是那种需要经常隐瞒自己智力的那种大智慧之人,所以有很多的事情他懒得去用心,但还是记忆太好,免不了劳心费神。
他看见方韧的第一眼就知道了:方韧不是自己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时的大学生,也不是自己与大学同学李健康合作开办的成都资本之鹰商业培训学校的学员,甚至他们应该没有见过面。
许量对方韧假冒自己的学生很不开心。凭自己在成都民间资金借贷市场中的名声与地位,许量是绝对不能够允许外人来冒充自己的学生的!这是一时心软,后患无穷的事情,他不能够为这些招摇撞骗的年轻人提供方便。许量开始很重视面前这个长相普通,但是一看就是有城府的小伙子:他的外表谦和,内心固执;特别是他的目光很特别,有一种淡然的超脱。许量对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抱有天然的抵触:他们中的很多人知识很多,感知很强,但是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没有道德,只有愤世偏激和金钱至上。
许量很客气地让两个年轻人都坐下来。许量的外表很“硬”,他的寸头头发很短眼神很坚强,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大男人;而方韧的一张圆脸也是年轻人中不多见的,看起来免不了圆滑的感觉。李玫用有趣的表情看着面前的场景,她非常喜欢老板许量兢兢业业处理公务的样子,男人的魅力就在于工作,毕竟他有段时间没有这样投入公司事务了。
他耐心地听方韧把自己的履历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许量现在是想后发制人。李玫给方韧把茶水泡好,然后,也坐下来。她现在已经看出这个叫方韧的小伙子不是许总的学生,错误已经犯下,老板许量常用鲁迅说过的话:“耽误别人的时间无疑是图财害命!” 现在倒好,许总让自己坐在一旁,也许就是为了让自己看到他的时间是怎么样被一个假冒学生给“谋杀”了的!李玫很自责,她非常认真地观察和学习许总怎么样去处理这样的麻烦事情,因为许量的名言之一就是在中国做老板,不会处理麻烦就不会做生意。
许量眼神似刀,他用客气的微笑掩饰住自己中年男人的骄傲,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与面前年轻人完全不对等,他很从容地对方韧这个小伙子开始研究起来:从刚才他不像其他的男人那样,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和打量李玫的美貌,许量知道方韧很专注,他的野心比色心大,对于他这样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的确很不容易。
许量故意冷漠地眯了一下眼,嘴角旁边挂上了权威特有的微笑:“方先生,为什么你要说是我许量的学生呢?”他单刀直入了,方韧一点也慌张,更不掩饰:“我不是故意冒充您的学生,我只是提前说出了我将要是您的学生,我有把握你一定会收我这样一个学生!”
“为我争光?那大可不必。小伙子,我许量虽然好为人师,但还是不需要学生为自己的名声添砖加瓦的。”许量摇头说:“我之所以办资本之鹰商业培训学校,那只不过是一种生意,并没有收门徒的想法,这种想把自己的思想传统下去的事情是孔子等圣人们的事,我要的只是很有价值的商业网络。”
方韧有点尴尬,脸色却并不红润,他缺乏羞愧的感觉,本来心中有好几句话可以用来对付许量有点尖刻的话,但他实在是不知道说那句话才是最好,他聪明地选择了沉默是金。
“那好,我就考你一个很简单很智慧的问题:有一个人真的跳楼了,他反复跳了很多次,但是他却没有受伤,更没有死亡,这是为什么?”许量很淡然地说,好象面前的年轻人与他自己没有一点关系。方韧接了许量的考试题目就开始思考,他的脸色和正在高考一般。
许量看秘书李玫有点紧张,他知道她一定在后悔:做秘书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来历不明的或者不重要的来访者放到了老板的面前。于是,许量就想把气氛弄得轻松一些:“李玫,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你有兴趣也可以试试。”
面前的两个年轻人都陷入了思考,许量习惯性地把他最喜欢的雪茄拿出来慢慢地摆弄。方韧不敢得意,知道成功人士的个性都很强悍,许量这样的从事草根民间金融的“高利贷”老板更是这样!他居然出了这样的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考验自己,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出人意料之外的!这应该是许量做人的特点之一:做事情从不按照对方预测进行,也不完全按常理和逻辑出牌。方韧研究了所有他能够找到的许量的个人资料,精心准备了很多问题和答案,估计已经用处不大了。现在,他非常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害怕许量洞察出自己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许量点燃雪茄的动作非常连贯,如行云流水一般,李玫是百看不厌;而方韧也觉得许总的动作真是潇洒自如,有点古龙小说中的侠客楚留香的风味了,不过他留下的不是香味而是雪茄味。等两个年轻人终于把他们猜测的谜底说出来,许量点点头,脸上有点微笑,准备点评。
方韧的答案是:“那个人跳楼,为什么没有受伤或者死去?因为他总是做噩梦。在梦中跳楼自然毫发无损。”李玫的答案则是:“这个人一直在跳楼,为什么会毫发无损?因为他是从一楼,想跳上二楼。跳楼可不只有从上向下跳的一条路!”
许量点点头:“答案都对。”他本来想说明其实还有别的更精彩的答案,但现在是多元社会,价值观形形色色,一个问题百种回答也很正常。他微笑一下,算是肯定了他们的智力,但李玫的答案很显然是比方韧技高一筹。他想现在的年轻人最不缺少的东西还真的是小聪明,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大智慧。
许量意味深长的微笑一下,没有停顿,继续问:“还有一个问题,这是一个老板的真实故事:我的一个朋友多年以前在深圳闯荡,他带去的资金很快用完了,心灰意冷乘车离开的时候,他在车站因为他出色的商业发现能力发现了新的商机,这才让他在深圳重新立足,一直到成为那里的最大的老板之一。因为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卖草莓的小贩。” 他心想:在生活与事业中,需要马上解决的脑筋急转弯可多的是,答案也不会是唯一的!商场中奥妙无穷,其中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全部正确回答的。
李玫是听过这个故事的,她开始回味许量经常告诫自己的:处处留心皆生意的话。方韧在努力想象许量所说的老板是怎么样从卖草莓的小贩哪里居然寻找到了宝贵的商机?
许量知道方韧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商业经验,看他无论怎样思考也不可能找出答案。于是就让李玫告诉他答案:原来,许量的朋友给了小贩十元钱,知道了小贩在哪里能够买到新鲜的草莓。然后,他直奔乡下,去找到了种草莓的农民,这些农民正在为怎样卖草莓而发愁呢!许量的朋友在当地又买了几千个小花盆,把从农民那里买来的带叶带根子的整株草莓移栽到好看的小花盆中,他要的全部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那些。就是这样的一点小小的商业创意,他居然在学校等年轻人集中的地方,用几元一盆的价格,而不是几毛一斤价格把草莓卖了出去。因为他把这样普通的等待成熟的草莓命名为“爱情之果”,上面还挂上了一些经典的爱情诗歌,有些还是他即兴创作的。年轻人喜欢自己养着可爱的草莓,而不是简单的吃掉它;作为情侣的礼物也特别合适:在每天的浇水中看草莓随感情而成长,他们怎么会不抢着买呢?许量一直记得有次去深圳,在这位朋友的家中还见到了几盆当年卖剩余的“古董”,这可是放在上十万元的博物架上的普普通通的瓦罐子,那里面灌装的可是老朋友当年的心血和从无到有的奋斗历史。
方韧内心对老板们的商业智慧很敬佩,他无语了。他和李玫都能够记得那是许量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做生意的哲学和方法论的畅销书《老板之迷》中记载过的故事。
“方先生,为什么要找我许量学习?你想学什么?” 许量在任何场合都不喜欢冷场,他想尽快了结这场意义不大的谈论,与没有商业经验的晚辈谈生意经,许量觉得有点欺负别人。
“当然是向您学习金融,因为您是成都最有名气的民间金融高手。”方韧解除了没有商业经验的尴尬,立刻像背书似的侃侃而谈,他从他对民间金融的认识开始谈起:“我喜欢民间金融,我认为这是我这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事业!”许量点点头,纠正他道:“在金融领域,没有高手,只有熟手。”他想现在美国华尔街的那些高手们的“手”可一直是放在他们的腰之上的,傲慢与偏见让他们成为了金融创新的“高手”,但是贪婪与恐惧也正在让他们最终把自己和投资者拖入地狱。
许量看了李玫一眼,只见她眼波流转,没有离开的意思,就示意方韧他继续。方韧说起民间借贷的知识,是滔滔不绝,于是许量考问他:“小方,大的理论我们今天就不探讨了,我知道你今天是有准备而来的,我现在就考你一个问题,你认真回答,如果你是金融监管部门,你将用什么样的措施来发展民间金融?又如何看待民间借贷中高利贷现象?”
方韧胸有成竹地微笑着回答:“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民间借贷资金对企业的正面作用,这一点已经是不容怀疑的事实。因此,禁止民间金融,不仅会让大部分银行照料不到的中小企业解决不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而且也不是解决高利贷问题的根本办法,那只会使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两个问题都进一步恶化。正确的办法是我们必须首先要保护放贷人的权益,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和抑制他们。民间借贷的资金才能够不再冒风险来进行‘高利贷’形式的债权投资!民间借贷一旦规范和管理,就能够成为应该鼓励的投资行为。实际上,据估计我国地下钱庄的规模目前在一万亿人民币之上,对这样庞大的资金借贷规模,压制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
看来方韧是用了心去学习和背诵这些民间借贷的常识问题,许量只是微笑,他想自己一直向大家解释借贷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可惜听的懂的人很少。方韧看许总继续微笑,他就继续说下去:“如果我是监管部门,我的措施一是要让民间借贷行为完全合法化,如果国家采取利用立法和司法措施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各地的借贷市场就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发展起来,从而使民间资金市场进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当然,经过合理的竞争,一定会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如果能够利用好民间金融的力量,那么去恶扬善之后,我们的经济建设不是又多了一只生力军吗?所以从长远来看,民间资本的力量不再是利用不利用的问题,而是怎么样利用好的问题。”
许量的微笑就是鼓励,他觉得面前的小伙子还是非常有思想的,很多做民间资金借贷生意的老板只是因为暴利而来,却不知道看经济大形势大方向,做金融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早晚会被暴利所伤。所谓放“水钱”者,早晚被“水钱”淹死的行话就说的是这样的道理。
方韧现在是侃侃而谈,脸色微红有点激动:“二是要逐步建立一种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的发布机制,尽可能的让借与贷的业务信息对称,比如说在中国各地的民间借贷市场里建立相应的利率信息公布机制。如果资金需求与提供不能够高效率的对接,那么民间借贷的利率和借贷信息揭示就不充分,市场上就会自发地出现很多不同的借贷利率。其实,成都的资本之鹰商务会所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实验,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报纸、大型网站等权威媒体来收集与汇总各地关于借贷意愿与利率的信息。这样,关于借贷的信息流变得更加顺畅,那么民间金融借贷首先在利率水平上就将自发的趋同,从而大大降低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如果政府建立权威的,或者支持有品牌的民间投资机构来建立各种民间借贷资金的中介场所,为未来民间金融的发展探索各种可能的形式和渠道。这将大大加快民间金融事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急需的生存与发展资金,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致富机会,这才是长久有效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途径。最后,‘高利贷’的民间借贷就完全有可能变成正常利率的‘低利贷’!”
好不容易等方韧说完这一长段话,许量知道一般的金融问题是考不倒他了,他想李玫的母亲张娅开办的成都“资本之鹰”资本会所就正是利用了这些理论基础:民间借贷最缺乏的就是权威的中介场所。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有了互联网,有了勤奋和野心,就拥有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可能,可惜他们知道这些道理非常容易,但是行动起来一定会举步唯艰。
考验他们的知识是不明智的,那就先看看他的心理素质:许量就盯了方韧的眼睛看,用目光很专著的那种方式去洞察,他马上发现方韧的目光与自己相碰撞的时候,多少有点闪烁。
于是,许量若有所思的打断了方韧的话题:“小方,我估计你应该是学金融出生的研究生毕业,很自然的,你还能够说出更多的金融知识来。我和李秘书也是学金融的,我们都是内行,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说书本上和网络中能够找到的知识了。我估计你刚才说的应该是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吧?这样,你可以把你带来的资料给我留下来,有空的时候,我一定会看看。” 方韧听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了一下一贯自信的头,他说:“许老师,这的确是我的毕业论文!可是,您怎么知道我是研究生毕业呢?”
许量的心中升腾起了更多的怀疑,脸上却有了微微一丝笑容:“我不是神仙,只是推理出结论而已。你刚才随口说出的理论太完美了,这样的理想化的金融模型的设计,本科学生没有这样的功底;而你的年龄也正是研究生毕业的年纪。这样系统的论点,已经具备了理论的雏形,这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而只有毕业论文最有可能让你这样的学生做这样仔细的准备。同样,这样的观点,不应该完全是你独立拥有的,你讲的话中有的段落出自于某些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之口,在网络上也有资料。”
方韧估计也隐瞒不了自己的来龙去脉,就主动地说出了他的来路:原来,方韧是重庆人,今年二十六岁了,是今年重庆的一所大学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就是金融专业。在心中,许量和李玫对方韧讲述出来的民间金融市场的理论知识都表示了认可。
但许量觉得他可能要收取的学生,不能够只是会背诵一些理论知识,说点民间金融常识而已;在外行看来这些观点很专业,但在民间借贷大师许量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甚至李玫也完全能够独立讲出同样精彩的关于民间金融的言论。
最后,许量和李玫终于等到方韧再次说到他有一个愿望:和许量一样成为民间借贷高手。
许量想:不知道方韧的来路后面,到底是谁在指使他到成都东方富通公司来拜我许量的山头?他只能够暂时沉默,等方韧说出更多的话,也许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李玫很奇怪老板一直保持了微笑,今天这样有耐心?她哪里知道,在心中,许量已经很不耐烦这个不速之客了。
方韧看看许量探索的表情,继续说:“我的确是朋友介绍来找许量老师的,不过我不能够告诉许总,介绍人到底是谁。但是,肯定不是许总您刚才推测的李锌,而是另外的一名姓李的领导。”
许量和气地笑了笑,心中释然了。知道方韧说的是自己以前的情敌,现在的“有关部门”的领导李刚,他也不去揭破。
许量心想:我们两个男人斗争了这么多年,也应该是互有胜负,如今,你居然把考验我能力和雅量的学生都给我准备好了,那么我许量当然应该接受你的挑战了。许量很认真地和方韧聊天,并从中了解他的智力与个性心理品质等特点。半个小时后,许量的结论是:方韧也还算是一个可以造就的人才,但是他的意图还需要更多的观察。于是,他先给担任学校校长的李健康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让李玫带领方韧去老李那里去办理了一个先到资本之鹰商业培训学校的免费学习的手续。
许量就这样算是收下了方韧这个研究生的学生,他想继续观察小方。
在方韧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很愉快的微笑了,他甚至有点得意:还好自己研究了许量与那个自己并没有见过面的李刚主任的关系,今天利用的非常到位。许量看着小方的背影,突然叫了一声:“方韧!”声音不大也不小,有一种恰倒好处的威严。方韧离开许量办公室的时候,心里的紧张刚刚缓解,正在放松和反省,这时候,也是他心里防线最薄弱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许量叫自己的名字,方韧连忙回头,他看见的是许量闪亮的目光,充满了坚强。方韧压不住慌乱,故作不解地问:“许老师,您还有什么吩咐?”
许量已经有了一些结论,他笑得更加开心:“没有什么吩咐!小方,好好学习。记住,你是在向我学习。”
方韧点点头,离开了许量办公室,他是通过自己的导师介绍,辗转找到主管民间金融的“有关部门”的李刚主任的。当时,李刚说成都民间金融的旗帜之一是许量,方韧还非常不服气,现在是不得不服了:许量虽然没有说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仅仅凭借的眼光的深沉,就能够把自己的精心准备一个月的宏篇大论在片刻之间淹没的无影无踪。
方韧走出许量公司大门的时候,非常认真地盯住“成都东方富通投资管理公司”几个大大的闪光的铜字,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他知道许量刚才的话是话中有话的,所以心情非常复杂地离开了:他知道至少几个月内,许量是不允许自己靠近他的身边的。走在成都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方韧前思后想,还是给一个女人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说:“许量的确是老滑头,他只是让我去他的商业学校学习!看来我必须很有耐心才能够靠近他了。”电话那边的女人叹口气,什么都没有说,挂断了电话,只留下方韧一个孤单单的身影矗立在十字路口,进退不得。
许量一点都不觉得让方韧去读自己开创的商业培训学校会贬低了这个年轻人,他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人和事从小就保持了高度的警惕,这种本能让许量回避了很多的麻烦和危险。
要做我许量的学生?许量刚才已经给方韧约法了三章:一是,从头学习,认真学习与体会生意的哲学与方法论;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空的时候,要回成都东方富通公司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三是最重要的一章,如果三个月后,通不过许量的考试,那么方韧就不能够正式对外面的同行自称为许量的学生!
“许量的学生”这样的头衔,已经让在外面闯荡的李锌、与自己身边的李玫,还有已经成为文化商人的顾艺等人受益非浅了,但这是学生们的荣誉与自己“借贷”给他们的信用,一旦他们出了什么麻烦事情,自己这个老师是必然要去负责到底的。
等方韧他们离开了,许量想了一下,还是再次给李健康打电话说了他对方韧的重视与安排:“后生可畏啊,小方这个小伙子很有点头脑,但是来历与发展方向都不明确。让他先在你那里学习,先看看他的耐心如何,年轻人耐心比才能更重要。另外,多加留意他平时与什么人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