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4月8日,与贵阳“行摄小苑”摄影圈的一干朋友,前往位于安顺西秀区大西桥镇之鮑屯。
鲍屯,是安顺少数几个早期建成的屯堡村之一,对外号称“大明屯堡第一屯”。据《鲍氏家谱》记载,大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鲍氏始祖鲍福宝奉命由安徽调戍贵州普定卫(今安顺),因战功显赫获赐“振威将军”,后来他的家人及部下选择了鲍屯定居留守。为了建筑坚固的防御,鲍福宝根据诸葛亮八阵图的原理,组织用石头兴建了鲍屯。据称,600多年来,虽说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但村寨仍然安然无恙,村内的百姓均相安无事。
在鮑屯,一干人除了乐此不疲地拍摄村内外景致,还观看了一场由当地村民表演的精彩地戏。
地戏,俗称“跳神”,为安顺地区所独有的民间戏剧,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贵州省政府和国务院均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显著特点是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是表现争战格斗的打杀;其内容主要为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等,英雄崇拜贯穿于地戏演出的始终。
600多年来,地戏是屯堡人交流、认同的一种情结,具有强烈的内聚力。这是屯堡人“离乡不离腔”的民俗心理,形成的几百年古朴而固执的民风,正是这种民风,使军傩地戏历久不衰。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鸿儿与鮑屯地戏演员)

P17
(鸿儿与鮑屯地戏演员)

P18
(行摄小苑摄影圈摄友与鮑屯地戏演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