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伴如烟似雾的雅雨,穿越秀美的峡谷风光,来到位于雨城雅安市区以北约27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镇——上里。
P1

P2

P3

P4

一座随意横跨溪水的石桥,是进入古镇的水码头。驻足眺望,只见溪水潺湲,石桥伫立,水车飞转,竹筏轻荡。溪中石凳、石滩上,几对穿着婚纱的青年男女,在摄影师的指点下摆弄着各种风情姿势,水中倒影幸福,和谐;三五顽童在其间追逐嬉戏,欢快的笑声随溪水流淌。溪水两岸,高大的石塔、树木静静伫立,黑瓦褐墙的吊脚楼升腾着袅袅炊烟……
P5

P6

P7

P8

P9

P10

找一处沿河的馆子坐下,容貌姣俏的雅女,热情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端上诱人的雅鱼、倒上香醇的米酒。听着窗外雅雨的滴答,看着雅女婀娜的身影,尝着鲜嫩可口的雅鱼,酒不醉人,心却醉了。
P11

乘几分醉意,信步斑驳的青石板街。街市以“井”字布局,透过灯笼高挂的吊脚楼,飞檐翘角的古戏台,以及店铺里颇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工艺品,可以看出昔日南方丝绸之路的驿站盛景。街上游人不多,店子内外,上了年纪的老人或坐、或躺在泛黄的藤椅上聊天、抽旱烟、喝盖碗茶,那种古朴、安适、悠闲的气息,让人恍惚置身世外,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童年,原本匆忙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闲逛中,经当地人推介,走进建于清末的“韩家大院”。大院为木制楼阁,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栩栩如生的雕刻虽然被岁月侵蚀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P22

P23

出院门,沿溪行,随处可见红军长征经过此地留下的写着各种标语的石刻,以及造型各不相同的古桥。其中建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是一座雕工讲究的石拱桥,桥身爬满了青藤,经雨水滋润,凝重斑驳的质感让心底生出无尽的苍凉。
P24

P25

P26

P27

“二仙桥”上,一个姿容清秀的女孩,用一片片不起眼的棕叶编织着各种物品。其技艺的娴熟,制作的精美,将雅女的心灵手巧演绎到极致。
P28

“二仙桥”边,一家素朴而独特的“守望酒吧”里,飘荡着悠扬的古乐。情不自禁走进去,坐在烧得正旺的炉火边。年轻的店主殷勤地送上亲手调制的咖啡。一边喝散着醇香的咖啡,一边听店主神采飞扬地介绍古镇的典故,介绍当地曾有名的五户人家“韩家的银子、杨家的顶子、陈家的谷子、张家的锭子、许家的女子”,起伏跌宕的陈年旧事将思绪拉扯得如青石小巷般悠长,悠长……
P29

暮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怀几许不舍,静静离开水一样灵动的古镇。依依回首之际,那些动人的景致,那些醇厚的遗风,那些悠远的情怀,烙在了记忆中。
P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