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春雨迷朦的清晨,伴一路鸟语花香,悄然来到思慕已久的中山古镇。
站在高大雄伟的石板桥上极目四望:潺潺流淌的笋溪河,岸边停泊的小舟,随飞摇曳的嫩柳,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在雨雾中亦真亦幻,是梦非梦。
沿一条狭长油亮的石板街步入古镇,犹如走进一段久远的时光。古老的青瓦房,简朴的老客栈、褪色的雕花窗、斑驳的黄土墙、残破的古庄园、静寂的小巷弄……在细雨中散发着清幽的神韵。
或许因为下雨,街上行人稀少,透过几许朦胧的光线,一些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渐次呈现在眼前:街边地摊上闲聊的农妇,敲着梆子,自得其乐地唱川剧的老人;坐在店里精心缝制花鞋的女子;悬在屋檐下的大红灯笼;挂在墙壁上的精美竹器;散着香味的烟熏豆腐、石板糍粑……点点滴滴的细节,宛若缕缕清风,悠悠拂过心田,让看惯繁华的你,品味到一种久违的静谧与安宁。
徜徉于湿润的石板街,你无从揣测,幽深的巷陌里究竟潜藏着多少古老的秘密,可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象,那高低错落的青瓦房里,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那残破不堪的大宅院里,浸染着多少昔日的繁华;在刻着岁月履痕的小楼里,是否有女子在痴痴守望远行的爱人,在雕着各种图案的木窗前,是否有少女把万千情思织进香囊……
几多从小说里、电视上看到的有关古镇的故事,皆随时光远去。置身于似曾相识的场景,记起多少,遗忘多少,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已然明了,800多年来,生活在古镇的人亦或来古镇寻梦的人,他们的故事与情感,皆已融入古镇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里,化作一份平实的内蕴,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街巷越来越深,周围越来越静,雨中撑伞独行的你,不由轻声吟咏起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此时此地,你何尝不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长长的街巷,除了静谧还是静谧,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听到时光缓缓流淌的声音。恍惚间,有身影飘过,不是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而是一对撑着油纸伞漫步的恋人,那份相依相偎的亲密,让孑然踟躇的你,顿生几分艳羡;使如梦似幻的古镇,平添几缕温情。
古镇,是一个唯美的梦,于你而言,走进古镇,只为寻回一段静谧的时光。远离了红尘的喧嚣、世俗的纠缠,你可以在曙光初照的清晨,听春鸟一声声鸣唱新的希望;亦可以在充满花香的午后,看烟雨为古镇披上神秘的裙裳;还可以在寂静无声的夜晚,徜徉于灯火迷离的小巷,遐想古镇经年的变迁与悲欢。
然而,梦,无论怎样令人沉醉,注定要醒来;寻梦的你,无论多想长期驻留,注定要离开。在迎来送往的石板桥上,依依回望氤氲在烟雨中的古镇,挥挥手,道一声珍重,你悄然离去,一如当初悄然地来。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资料介绍: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以前,三合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川黔山区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题刻共82字,记叙李脊用、鱼子仙等泛舟游览一事,境内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中山古镇有800多年历史,历来是商贸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交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用品从水路运到该镇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进行交易。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