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对于神秘而雄伟的梵净山,一直心存向往。2月18日(大年初五)下午,与家人从家乡酉阳驱车返贵阳,途经铜仁,取道江口,直奔梵净山。
至梵净山脚,已是华灯初上,便找一旅馆,养精蓄锐。2月19日,沐浴着晨光,怀揣一份虔诚,走进梵净山。
梵净山,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山名,亦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作为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虽然自古以来名气不小,但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除少数虔诚信徒,甚少有人进入山高林密的梵净山区,更别提8000级的“天梯”,无论是对朝圣者还是对游客,都无异于一次心理和生理体能的严酷考验。而这,也正是我之前虽然对梵净山向往已久,却不敢走进的原因。可喜的是,随着2009年4月梵净山索道的开通,四处游客慕名而来,梵净山旅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买了索道票,欣欣然坐上索道。置身高空,视觉顿时开阔,梵净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树,林林总总,漫山遍野,一些树上还挂着雾凇,宛如花开。加上云、雾、风,波谲云诡,给梵净山平添不少神秘色彩。人在高空穿越,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P2

P3

P4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下得索道,要抵达著名景点,还得继续沿着石梯向上攀登。一边观赏沿途的石雕、亭榭、玉树琼枝,一边拍照,不觉来到久负盛名的“金顶”脚下。
P5

P6

P7

P8

金顶,像块长形的黑石头兀立在山之巅。我曾爬过许多山,可攀登如此笔陡、险峻的山还是第一次。沿着前人在山壁上凿出的一个个手窝和脚窝,抓着一条钉牢在岩石上的铁链子,手脚并用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至半山,往下一看,才发现下面是万丈悬崖,双脚顿时哆嗦起来。不敢再往上爬,也不敢退回去。好在丈夫在身边,不断给我打气,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硬着头皮扶着铁链万分小心地攀石壁、钻石穴、挤石缝,总算上到金顶,才晓得这里已是2400多米,比黄山和华山的顶峰还要高出约500米。站在金顶的平台上俯瞰,脚下群山起伏,四周云涛翻滚,恍惚置身天庭。
P9

金顶不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顶一劈为二。一边为释迦牟尼佛庙,一边为弥勒佛庙。相传他们在未成佛前都想把金顶占为己有,因此惊动了玉皇大帝,便以金刀把这金顶一劈为二。两座庙宇之间,由一座小石桥相连。我们先拜谒了释迦牟尼佛,又过桥拜谒弥勒佛。丈夫说来一趟不容易,不仅诚心诚意奉上功德钱,还在两座庙前烧了高香,香火袅绕在云天之上。
P10

P11
下了金顶,继续沿石阶前往梵净山的精魂——蘑菇石。石阶右侧有一片废墟,是明清古刹——承恩寺、镇国寺留下的断壁残岩,乌黑的岩石透着历史的沧桑。据说当年香火很盛,与峨眉齐名。
P12

登上山顶,高达10余米的蘑菇石赫然显现。风化而成的蘑菇石上大下小,奇险异常,望之呈摇摇欲坠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始终巍然伫立,让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之神奇。以前在图片上看到过蓝天白云陪衬下的蘑菇石,可我们看到的蘑菇石却在云雾缭绕中,少了几分明朗,多了几分神秘。
P13

P14
观罢蘑菇石,沿石阶往回走。梵净山,不愧为佛教胜地,沿途不仅可看到众多规模不一的庙宇,还可看到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着:“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就连路边关于爱护环境的指示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为法身”等,也是佛家偈语,深带禅意。
P15

P16
P17
P18

好一座梵净山,不仅是植被良好的生态王国,景象万千的人间仙境,更是怡养身心的佛教圣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