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有一条河。虽然,在许多人眼中,它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间河流,可对于在河边长大的我来说,它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承载着我生命中太多美好的情感与回忆。
记忆中,故乡的河,犹如潺潺行歌,一年四季从不停息地向前奔流,流着传说、流着欢乐、流着情意、流着梦想。在无尽的流淌中,不同的季节,又有着不同的景致、不同的风采,童年的我,最喜欢的是春天和夏天。
春天,故乡的河是美丽的。春天的清晨,清澈的河水映着朝霞静静流淌,河边,柳树上不知名的鸟雀唱着欢歌,绿油油的麦苗在风中跳起柔美的舞蹈,金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样生机盎然的清晨,被家人称作“假小子”,梦想今后成为侠客的我,总喜欢一身运动装,在河边草坪上练习父亲教我的武术基本功:压腿、劈叉、下腰、平衡、站桩、跳跃、跌扑滚翻……那时的我,深知练好基本功是习武的关键,所以每次练习都很投入,纵然满头大汗,也从不中途歇息。
春天的清晨,除了喜欢在河边草坪上练习武术基本功外,我还受父亲的影响,喜欢在河边摇头晃脑地吟诵唐诗宋词。看到河边树上的鸟儿,我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看到风中摇曳的嫩柳,我则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看到岸边桃树下戴斗笠、披蓑衣的钓鱼人,我会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雨后的清晨,我则吟诵“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天的傍晚,暖洋洋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和青草的芳香,放学回家的我,总会信步河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把脚伸进水里,一边任清凉的河水从脚丫缓缓流过,一边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轻轻哼唱那首我最喜欢的儿歌:“老师教我一首歌,歌中唱的是小河,我的歌声像流水,随着春风荡轻波……”
夏天,故乡是河是热闹的。夏天的午后,阳光格外明媚,古老的水车唱着朴实的歌谣,妇女们三五成群地端着木盆到河边洗衣,棒槌声、谈笑声,四处飘荡。我和伙伴们在河滩上追逐、抓螃蟹、捡鹅卵石,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跳进河里,分成两组打水仗,或是举行游泳比赛,看谁游得快、游得远。玩累了,我们就回到岸上,把满身都涂上细细的沙子,然后,躺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晒太阳,休息够了,又跳进河里嬉闹。
夏天的夜晚,也是热闹的。劳累一天的父老乡亲们,吃过晚饭,三三两两来到河边乘凉。我和伙伴们也习惯性地汇聚到河边。记忆中那个特别爱看书的叔叔,平时,因为干农活不行常被大家取笑,而在夏夜的河边,他却成了众星捧月的人物。他能把《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说岳全传》、《封神演义》等故事书里的每一个情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通常他讲的故事,不仅吸引了众多乘凉的大人,连平时闹腾的我和伙伴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经常是故事听到深夜,大家都不愿离开,而叔叔总在适当时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作为当晚故事的结束语。第二天夜晚,所有听故事的人,便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故事情节的推进。
一个个美丽的春天,一个个热闹的夏天,就这样如水般流逝了。故乡的河,似乎没什么变化,可我却渐渐长大。渐渐长大的我,需要离开故乡,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开辟新的人生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故乡的河,距离越来越远,离别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一些怀乡的夜晚,我常揣想:故乡的河是否美丽依然、热闹依然?春来,是否有孩子在她身旁大声诵读,夏至,是否有孩子在她怀里尽情嬉戏……
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见到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的河!
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故乡的河里,洗去经年的尘灰,像儿时那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