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身体机能过早衰老的10秘笈

(2010-07-15 20:46:36)
标签:

预防

早衰

健康食谱

食品营养

激素

亚健康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注意事项

分类: 养生保健

    人才到中年,一些人就出现了耳聋眼花、思维迟钝、记忆力衰退等症状,被医学家们称为“早衰”。如有内分泌功能低下,应作相应的补充性治疗;血脂高及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者,应限制食物中的脂肪量,适当给予抗粥样硬化的药物;皮肤干燥变硬者可内服烟酸、维生素E、维生素B族,口服丹参片或静脉注射丹参液。加拿大科研组研究指出,维生素C阻止甚至逆转了患成年早衰症的老鼠的加速衰老过程,服用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会给健康带来好处。这项发现或许还适用于其它早衰症,这项研究和其他类似研究也许有助于帮助人们预防早衰。

    预防早衰也不是甚么特别困难的问题或艰巨的任务,只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与行为,需要在生活中培养。有人把长寿老人的体会归纳为“十四少和十四多”,即:少烟多茶,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盐多醋,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怒多笑,少忧多眠,少药多炼,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欲多施,少车多步,少停多动。言简意赅,包含了许多科学道理。

http://ss7/bmiddle/59c50bd7x8b6ea9a61ec6&690

    那么我们应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与行为呢?

    1、善动脑筋

    随着年龄的增加,脑部的反应会越来越迟缓,因此脑的灵活度可作为老化的指标。据有关硏究指出,时常训练脑反应,有助于预防老化。
  2、相信自己
  要富有事业心,对工作充满热情。要相信自己机体是正常的、强壮的,追求年轻的情绪,会使机体也随之年轻;相反,害怕衰老,常自叹“老矣”,在精神上做了衰老的俘虏,则很快会跌入老人的境地。
  3、劳逸适度

    长期过度疲劳会使损耗的体力得不到恢复,能量储备减少,致使重要器官提前老化。终日悠闲懒怠,无所事事,或缺少体育活动,血脉不畅,肺活量减少,大脑则废用性萎缩,亦会加速衰老。
  4、饮食有节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长期饮酒,贪食或暴食,或摄入过多的高胆固醇食物等等,都会损害身体的多种器官,不是营养不全就是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从而破坏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机体生理指标明显下降,慢性病增多,体力不支,面容苍白无华,一般到40岁左右就提前出现老年期的体征。
  5、预防疾病
  有条件的话,经常去医院检查自己的健康和疾病状况。更深入了解各种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指导制定预防性保健措施,不仅可减少疾病,而且会降低卫生保健系统的费用。有病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以免加速机体早衰。
  6、规律作息

    人体有一个自然的生理时钟,如果经常熬夜或起居不定,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精神不佳、免疫力衰退,从而引起疾病。要有良好的睡眠,人们靠睡眠恢复精神与体力,睡眠好可以增加免疫力,预防某些老化疾病。  

    7、幽默情趣
  幽默和诙谐是保持青春不老的最大秘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都市人工作压力大,容易发生身体机能衰退、亚健康的状况。性格开朗,不为身边区区琐事而烦恼,胸怀开阔是不老的诀窍。
  8、调节压力
  各种压力常使现代人处于忙碌和紧张的状态,失眠、忧郁、愤怒、高血压等都是各种压力下的产物。处在重压之下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因为人在情绪轻松愉快时,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各项指标都处于平稳协调状态,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分泌多,抗病能力较强。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的发生。所以要善于调节情绪,正确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并且自己多想办法纾缓或解决压力。
  9、善于交际 

    生活中离不开真诚的友谊,离不开朋友之间的交往。社交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某种需求。人们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休息和生理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爱情、成就、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要增加与他人的交往,使生活丰富多彩。
    10、戒除恶习
  抗老化要戒除坏习惯。例如:吸烟、过度飮酒、过度享受、熬夜、长时间维持一定姿势等等,这些坏习惯,都会增加体内的自由基与毒素,将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

 

◎更多内容>>> ◇平衡性激素的五种方法

               ◇女性预防乳房衰老的8个方法

               ◇缺乏营养的6大信号和对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