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似做人,做人似读书,皆同!
(2008-12-15 17:51:12)
标签:
于宗先张作锦读书做人涂成洲闲谈 |
记得有一次会议,我早早到了会场,只看到几个工作人员在场外,错以为场内还没来人。结果推门进去,却看到最前一排已只剩两个空位了。我过去坐下,旁边是一位身着西服的老者,白发稀疏,眉毛也白了,但看上却清瘦矍铄。他转过头向我笑笑,因为长的有些像我的父亲,顿时让我倍感亲切。我问:“这有人?”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说:“孙涤教授坐这里。”我这才注意到每个坐桌前都摆着一块写着名字的牌子。我这前面恰好写着“孙涤”,老者前面写着“于宗先”。哦,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台湾经济学家呀。
我准备起身让座,心里却犹豫不决,因为很想和于先生聊聊。结果我还是坐了下来,与先生攀谈起来。当他得知我来自法学界时,便饶有兴趣地与我谈起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优缺点,谈起台湾的司法。他还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口语中夹带着山东口音的英文,尽管如此,他对我所谈之事却毫不含糊。
中午吃过饭,我又碰上了于宗先先生。我们并排走向会议厅,路上我和他一起探讨学习方法。我说,我们与人交往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读书也应一样,学其长处,而不是盯着书中的错误不放。谁都会有错,读的书不免也会有错。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错误的存在,客观地对待它。听到这里,他停住了脚步,身体转向我,眼里放出青年人的热忱。你说的对,这就是我的治学方法。他说治学,读书要读到书中的思想、灵魂,择其善而学之,不是去发现书中的缺点,而是发现它的优点,然后去学习。
后来我想起台湾资深媒体人 张作锦先生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些年的时候,于曙光先生去向熊十力先生问学。熊先生却说,你先回去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读通了再过来。一段时间过去后,于曙光先生说读通了,然后讲了很多通鉴论的缺点,熊先生听了非常生气,说你这样不是好的学生。读书要学习书中的优点,发现优点才能学到东西。如果光是读到缺点,你学到了什么呢。这是熊先生责难于曙光先生的话。我想,这可以适用到很多层面上。
就像与人交往一样,我们应该看一个人的长处。看人所短,天下无可学之人;用人所长,无不可用之人。读书做人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