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为何不得不"低头"
(2008-09-02 15:10:17)
标签:
徐滇庆房价下跌银根政策涂成洲 |
分类: 推荐文章 |
最近,深圳的房价真的降了。徐滇庆最后向国人道了歉,尽管不那么情愿,说话还留着个尾巴。
徐滇庆的观点是钱多了,房子少了,房价肯定会涨。他比喻说,天下大雨,水库肯定涨水。但另一派认为,房子跟别的产品一样,在暴涨之后都会跌,并判断房价会在今年下跌。那么,到底房价会涨还是会跌?分析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要清楚房价的走向,我们就必须得弄清楚房价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但房子又不同于一般产品,它不仅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其特点是在短期内价格的升降与人的预期相关性很大。
我国拥有13亿人口,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耕地面积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美国的1/6,不到俄罗斯的1/8,不到加拿大的1/5。中国用不足全球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人口的22%。
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中国必须死保全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面积,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不经济。理由是耕地的产出比与建房的产出比相差太大。笔者认为那只是单方面考虑问题的理想主义。今年,发生在非发达国家的粮食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关键时期还是要依靠我们自己,否则,一旦发生粮食危机,就会引起国家的动荡,从而进一步导致最大的不经济。
因此,我们可用于建房的土地相对于我国的人口来说是少之又少的。
但是需求呢?当然,我这里要谈的是有效需求,也就是能买得起房的人的需求。
一、资金实力很强的一批,相对人数不大,但绝对人数巨大的一个群体,主要是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大企业高层主管,一些灰色收入的人群,高级白领,投资家。他们有几套房所的需求,因为他们有购房的投资需求。
二、已成家立业,用积攒了多年的积蓄能付首期,每月还贷的供房族。
三、要结婚的年轻人,这批人往往年龄不大,但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齐心协力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
四、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市郊的进城人员。这批人将近有三亿,相当于超过一个美国的人口,或者说二个日本或两个俄罗斯的人口涌到中国的城市。
以上四点合力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刚性需求。
这样分析,是不是房价还要一路涨上去呢?不是。
正如之前所说,房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殊在它既是消费品,也是一种投资性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在中国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房地产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产品。金融性产品的涨跌,短期来看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及人们的预期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不难理解,我国的房价与居民收入的比很高时,房价还一路上涨的原因。因为国家银根松,人们预期房价虽高但有金融支持,还能接受。
国家几次收紧银根都未能产生效果,证明供求矛盾有多大。最后,政府出台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金融政策,即供第二套房要提高首付,同时提高10%的按揭利率。但是现实情况是银行不给买房人按揭了。银行这个龙头从根本上卡死了,人们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一下子就降低了。
这证明,只要银行还按照以前的政策,房价一定要上涨。
那么,国家会在近期放松银根么?回答是CPI不降下来,就不能放松银行。我国正处于高通胀的路径之中。一是通胀率持续超高,如不能控制,可能又将导致一次国家的大动荡。国家是折腾不起的。
现在有许多人在叫融资难,要求中央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银根。温总理到了一趟广东,终于答应要微调金融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但实际变化,至今还没有看到。
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调?许多企业困难,是不是绝大多数都困难,有出问题?特别是对国家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一批企业是否有问题?联想、中国电信、中石油、华为等都不存在问题,怕什么?人民币汇率偏低,银根松,鼓励了很多不具真实竞争力的企业。到最后这些企业占了国家的便宜后,又将风险套在国家的脖子上。
紧缩银根的好处是,逼着企业走一条新路,逼他们去研究技术,做品牌,而让一部分低端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外汇涌入,银根一松,通货膨胀加剧,危险就会站在我们面前,并把我们逼向悬崖。当然,我国政府意识到了通胀的危害,将控制通胀政策作为当前的首要金融政策。除此之外,政府不惜采取电价、油价、粮价倒挂等行政手段。因为仅靠银根措施是不足以扼制目前的通胀之势的,政府采取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但是行政措施不能长期使用。因为,用多了,用久了就会给市场经济造成伤害。可以说政府只有让行政措施取消后,再考虑改变紧缩银根的这一经济手段才是明智之举。所以,结论是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回到房价上来说,银根不能松,房子就不可能涨价!
徐滇庆的错误在于小视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