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疫苗
关键点:当前可利用的FIP疫苗无效,不推荐使用。
l
在1991年,一种FIP冠状病毒温度敏感性毒株改良的活疫苗应用于临床,经鼻内接种,用于16周龄及以上猫。
l
该疫苗在鼻咽和肠道局部复制,并不进入全身,因其呈温度敏感性。它可刺激鼻腔和肠道局部黏膜免疫,产生唾液免疫球蛋白A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并不预防肠道FCoV感染。
l
对于16周龄以下猫无效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多数环境中幼猫初次感染FCoV在6~16周龄。
l
2000年美国猫从业者协会宣布:“当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疫苗可产生临床保护,不推荐使用该疫苗。”
l
各种基因重组苗处于研究中,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二、
猫舍猫传染性腹膜炎控制
猫舍、收容所和多猫家庭FCoV感染的控制在于限制病毒传播、减少接触和降低应激。FCoV感染普遍存在,因此完全根除不太可能;即使根除,再次感染也常发生。由于流行区80%~90%猫血清阳性,所以基于FCoV抗体检测移除感染猫也是不可行的。消毒是必要的。
通常的原则
关键点:不要认为FCoV抗体阳性健康猫是无害的,血清阳性猫经常在粪便中排泌FCoV污染周围环境并感染其它猫,FCoV总是具有突变和致FIP的危害。
l
熟悉FCoV的危害因素和传播。
l
使用好的饲养笼具(例如,好的卫生设施,良好的通风和饲喂设施)并限制粪-口污染。
l
减少拥挤和应激。高密度饲养使得粪便对环境污染较重,促进粪-口传染。
l
使用疫苗控制猫白血病病毒,检测并移除患猫。
l
不要饲养所生幼猫后来发生FIP的种公猫和种母猫,因为它们可能具有发生FIP的基因易感性。
l
猫展和配种导致感染的几率较低;不过,在这些条件下不要让它们共用食物、水和猫笼。
l
仅仅允许血清阴性的健康猫进入无冠状病毒的猫舍,排查根据是至少连续4天粪便RT-PCR检测排毒阴性。
病毒接触的控制
环境病毒污染的最大来源是粪便碎屑和猫砂。任何污染的物质都可能落在被毛上,进而被猫摄入。考虑以下措施以减少环境病毒量,并减少接触:
l
每两只猫至少使用一个猫厕所,且远离食物和水盆以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放置区容易清洁和消毒。
l
猫砂每天清理粪便,尽可能频繁地换猫砂并消毒猫厕所(至少每周一次)。
l
将用过的猫砂放于封闭的袋子内。
l
每只猫使用专用食物和水盆,定期清洁和消毒盆具。
l
定期刷拭猫毛移除污染的粪便碎屑和猫砂,避免理毛时摄入。
l
通过分开饲养或固定猫群减少猫间交叉污染。
l
避免饲养过多的幼猫,因为其可以排泌大量病毒。
l
理想情况下,通过数月时间使用RT-PCR检测粪便找出并移除持续排泌病毒的携带者。
幼猫病毒传播的控制
分离并早期断奶对于幼猫FCoV传播的控制是有效的,也包括疱疹病毒和杯状病毒。
l
产前1~2周隔离母猫,以便分娩和护理幼猫时与同群其它猫隔离。
l
在5~6周龄时尽早断奶并与母猫分开饲养,此时母源抗体开始逐渐下降,隔离时间至少达16周龄。
l
执行严格的检疫程序预防环境或污染物传播FCoV。
l
12~16周龄或在将幼猫移至新家前确定血清阴性。
l
该方法缺点是需要设施用于隔离和检疫,早期断奶可能减少幼猫的社会行为发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