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血细胞计数专题-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

(2009-06-06 12:18:54)
标签:

全血细胞计数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王姜维

健康

分类: 实验室专题

1. 主要区别

a) 血管内溶血

Ø 红细胞在血管或心脏内遭到破坏,不包括当红细胞通过脾脏、肝脏或骨髓窦时组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Ø 临床上血管内溶血引起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或者检测时血清触珠蛋白浓度下降)通常被诊断出。

b) 血管外溶血

Ø 红细胞破坏发生于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系统之外,与出血无关。因为红细胞在脾脏、肝脏和骨髓内小静脉窦附近的巨噬细胞内破坏,所以也被称为细胞内溶血。脾脏巨噬细胞与脾髓内红细胞接触最多(猫除外)。通过非连续的毛细血管壁,巨噬细胞也能与血液内红细胞接触,然后结合、吞噬和溶解红细胞。

Ø 血管外溶血并不引起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尿。

 

2.为什么要鉴别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a) 确定红细胞破坏的位置可能提供诊断线索;也就是说,特定性疾病可引起血管外溶血,而其他一些疾病通常引起血管内溶血。

b) 二者的鉴别在确定预后和治疗方面也是有用的。血管内溶血通常可威胁生命,因此血管内溶血常暗示更差的预后,需要立即治疗。

 

3. 分类存在的问题

a) 根据此分类一种疾病可被诊断为血管外溶血,但该病例也可能是例外,如没有提到过的血管内溶血。

b)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均可引起贫血。血管外溶血通常伴有血管内溶血。

c) 二者均可从一种发展为另一种(即,轻度血管外溶血性疾病可出现血管内溶血危象)。

 

4. 二者特征参见下表。

 

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主要特征

特征

临床性血管内溶血a

血管外溶血b

溶血部位

血管或心脏内

脾脏、肝脏或骨髓血窦附近的巨噬细胞内

溶血因素或过程直接引起红细胞破坏程度

显著

轻度至显著

贫血严重性

显著或快速下降

轻度至显著

疾病发作

数小时至数天

数天至数周

网织红细胞增多症

初始出现后

初始出现时

血红蛋白血症

有,但可能看不到

血红蛋白尿

高胆红素血症

无或有c

通常有;Bu>Bc

胆红素尿

无或有c

通常有

 

a临床性血管内溶血通过发现病理性血红蛋白血症和病理性血红蛋白尿而被诊断出,多数病例伴有血管外溶血。

b这些疾病,血管内溶血通常出现,但通常不会严重到出现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尿。

c血管内溶血发作时间不长时,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尿可能不出现。随着时间进展,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降解增加,胆红素形成过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尿。当存在并发性血管外溶血,且持续时间和严重性足够强时,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尿更可能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