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概述
裂红细胞是由机械性损伤或内源性异常所致的红细胞碎片。形态上看,它参差不齐且具有不对称的尖状突起,通常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或钢盔样。常与其它异形红细胞共同出现,如棘红细胞、角膜细胞、球形红细胞和锯齿状红细胞,这是因为产生这些红细胞时也伴有红细胞碎片。
2.裂红细胞形成的病生理机制
一些机制可导致红细胞形成碎片,主要的是红细胞被纤维蛋白丝所切割。当红细胞快速通过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丝或网孔时出现这种情况。内皮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接着出现血栓和红细胞破裂。产生血液湍流的疾病也可引起裂红细胞形成。产生裂红细胞的内源性异常包括氧化损伤、严重铁缺乏、慢性多柔比星中毒和犬丙酮酸激酶缺乏。
3.伴有裂红细胞的疾病
存在上述机制的任何疾病均可导致裂红细胞的生成。对于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骨髓纤维化、血管肉瘤、慢性多柔比星中毒和脾脏机能亢进均可导致裂红细胞产生。
纤维蛋白丝切割
|
湍流血液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瓣膜狭窄
|
血管肉瘤
|
犬恶丝虫疾病性腔静脉综合征
|
肾小球肾炎
|
血管肉瘤
|
骨髓纤维化
|
内在异常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
慢性多柔比星中毒
|
脾脏机能亢进
|
严重铁缺乏性贫血
|
|
丙酮酸激酶缺乏
|
|
先天性或获得性红细胞生成异常
|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多种疾病可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MAH)。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综合征,特点是血管内皮损伤或血管内纤维蛋白沉淀所致的微血管异常,常见于DIC、血管肉瘤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一项关于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研究中,微血管病性溶血定义为出现裂红细胞。另一项研究显示红细胞碎片的量与微血管病性溶血的严重程度相关。研究还发现试验诱导产生的血管内凝血可导致裂红细胞和微血管病性溶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特点是微血管内形成血栓过多。裂红细胞曾看作是DIC所致红细胞破裂的标志,这在研究者内部尚有争议。一项研究指出,裂红细胞不是DIC特异的诊断标准,因为许多其它疾病也可导致裂红细胞形成。另一项研究显示71%患有DIC的动物血涂片可见裂红细胞;然而,DIC时纤维蛋白沉淀也可产生其它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和角膜细胞。因此,裂红细胞的出现并不一定都发生DIC。
裂红细胞在DIC猫罕见,这是由于其红细胞较犬小,使得红细胞可挤过充满纤维蛋白丝的微血管而不被破坏。
6.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HSA)是另一个产生裂红细胞的常见疾病。如前所述,HSA常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红细胞的出现是MAH和湍急血流的结果。研究显示46%~80%的HSA犬血涂片中存在裂红细胞。在脾肿大患病动物,裂红细胞和其它异形红细胞的出现可看作是脾脏肿瘤的预示。
7.慢性多柔比星中毒
多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对人肿瘤具有极好的作用,用于治疗软组织肉瘤、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不过,多柔比星具有心脏毒性。一项研究用于检测长期给予多柔比星异形红细胞病的发生率,从而检测药物的毒性。裂红细胞是用于检测毒性的异形红细胞之一。多柔比星可通过几种机制引起异形红细胞病,如细胞内电解质失衡、ATP酶功能异常以及伴有膜过氧化的脂肪代谢异常。
8.总结
裂红细胞是破碎了的红细胞,可在多种情况下形成。裂红细胞常暗示存在微血管紊乱,但也存在于湍急血流或红细胞内在出现异常时。许多不同的疾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和裂红细胞。裂红细胞不是某一特定疾病的特定病征,但可提醒临床医生可能存在改变红细胞形态的多种疾病和因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