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紊乱,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致使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据统计约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失眠可使人气血不通,功能失调,苦不堪言。
失眠是人睡眠出现障碍的一种症状,是尚未露出或已出现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失眠的原因很多,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态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危机,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肝气郁结型: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肋胀痛、胸闷嗳气、脉弦细。治疗宜镇惊安神,饮食上多食有助于清肝理气的食物,如芹菜、绿豆、李子、橘子等,忌辛辣食物。
2.
心脾两虚型:临床表现为多思、心惊胆怯、头晕、神疲、健忘、面色无华、脉弱。治疗宜补心、脾,饮食上多食一些补心脾的食物如小麦、莲子、大枣、龙眼肉等。
3.
阴虚火旺型: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腰酸遗精、月经不调、脉细数。治疗应滋肝养阴,食用有助养阴降火的食品如:百合、鸡蛋、牡蛎肉、淡菜、鳖肉等,忌辛辣食物。
4.
肠胃不和型:临床表现为食少、胸闷、晥腹胀满、大便不畅、脉渭。治疗宜和胃消导化湿为主、宜食清淡通肠之物,如:山楂,香蕉等。
了解了造成失眠的病理危机,现将治疗失眠的方法介绍如下:
1、中医按摩治疗手法:
1)
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医者坐其头前操作,一手拇指按印堂,一手拇指按神庭,然后双手拇指交替用抹法自印堂至神庭抹10—20次,再分推眉弓至眉角处点揉太阳穴。
2)
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用抹法抹上颌窦及上下眼眶若干次,双拇指点按太阳穴,点清明、迎香两穴。
3)
双拇指放于神庭穴并沿督脉向下依次点至百会穴,重复3—5遍,然后从鱼腰开始沿膀胱经向下依次点按与百会穴相平且重复3—5遍。
4)
揉捻耳垂、耳弓、耳根。揉率谷、头维及胆经各穴,用扫法扫散两侧的少阳胆经,再用梳理法自头维穴向下沿胆经梳理至风池处3—5遍,然后按揉颈部两侧肌肉,牵拉颈椎并拿肩井穴。
5)
放松两侧上肢肌肉点按肉关、合谷、神门穴,抖上肢。
6)
用摩腹法以掌面附着于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腹1—3分钟,用运腹法双手掌张开自然靠拢平放腹部,先用双手掌根下压,并用力将腹部推向对侧,然后余指下压,掌根微抬将腹部拉向近身侧重复操作3—5次,再顺时针用掌根、小鱼际、四指、另一只手四指、小鱼际、掌根、大鱼际依次用力使腹部充分运动起来,点揉建里、中脘、气海、关元等穴、并放松背部、滚揉两侧膀胱经3—5遍,拔两侧膀胱经至腰部3—5遍,点按心俞、脾俞、肝俞、肾俞等穴并放松下肢后侧肌肉。
手法辨证加减:。
1)
肝气郁结型配合太冲、期门、日月、支沟穴用泻法点揉。
2)
心脾两虚型配合臣阙、章门穴用补法点揉。
3) 阴虚火旺型配合擦命门,推桥弓、点按涌泉穴。
2、足部反射区按摩法治疗:患者清洗双脚,用温热水浸泡10—15分钟,患者半卧位或仰卧位,医者先检查患者的心脏反射区以了解其心脏功能来指导施术手法的轻重和缓急,采用全足按摩重点加强法一般从左脚开始按摩:按肾——输尿管——膀胱基本反射区,脚底反射区、足趾反射区、脚内侧反射区、脚外侧反射区、脚背反射区的顺序做,重点加强心脾、头、垂体、前额几个反射区,次之加强胃肠、甲状腺、肝、腹腔神经丛几个反射区。手法力度要均匀,渗透力适度,每次治疗30—45分钟,治疗完后饮用20°左右温开水300—500毫升,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医认为足位精气之根。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手法刺激反射区,从而到达防病治病,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
3、音乐疗法|听优美动听的轻音乐,优美的 音乐可以使人放松调节情绪缓解紧张,听听动听的舒缓的音乐也能使人
起到治疗作用。
上述方法敬请广大失眠者试用,相信你会收到理想的疗效
由此看来预防失眠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要平时多运动,合理饮食,平衡心态,戒烟酒,建立规则的作息时间,改善不良的环境(如:不舒服的床铺、被褥、避开夺目的光源及噪音),若能做到这些,你一定可以摆脱并能预防失眠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