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爹亲不如娘亲

(2008-08-16 09:39:25)
标签:

爹亲不如娘亲

健康

教育

乐园

情感

文化

休闲

杂谈

育儿

分类: 和谐家庭
    娘亲,娘亲,只有娘最亲。近来一项4000人的调查中,在问到“如果得到奥运金牌,最想送给谁?”时,回答“送给母亲”的占25.9%,而想“送给父亲”的仅占7.0%,这一结果难免让一些身为人父者心理不平衡。

    娘真比爹亲吗?大量心理研究证实,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母子关系通常比父子关系更为亲密”。这大多源于人类社会性别分工的不同:母亲负责生育子女,从感情上为子女提供温暖,照顾子女生活起居;而父亲则必须参与社会竞争,与子女相处机会更少,理性教导多于情感关怀。

    在中国这样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里,“重母轻父”更为典型。一方面,在“严父慈母”的东亚社会里,母子关系自然比父子关系紧密。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视,母亲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最亲密的人,更是中国人自我概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中国人有一种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自我参照效应”,即记忆对象与自我相关时,记忆效果最好。所以,不难理解中国人的“亲母情结”其实是出于一种“母亲参照效应”——与母亲相关的记忆都更深刻和恒久。

    但事实上,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子女长远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更指出,父亲是决定子女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美国,父亲育儿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无论从子女成长还是从亲子关系出发,中国父亲都应分担一些育儿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