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奥巴马(下)
(2008-07-25 19:48:05)
标签:
政治婴儿潮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美国大选杂谈 |
分类: 国际观察 |
竞选总统
2007年,当奥巴马与其他七位争取民主党总统提名的候选人开始组织竞选活动时,民意调查一再显示奥巴马名列第二,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最受欢迎的人物是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但奥巴马在这场竞选的初期十分成功地发挥了一群热情支持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力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基层竞选组织,并通过互联网筹募竞选经费。
由于克林顿享有更高知名度、拥有一台运作十分顺畅的竞选机器、并获得州一级主要民主党人的支持,因此奥巴马阵营制定了一项新颖的战略以抵消这些不利因素:把目标对准那些通过预选而不是初选产生代表的州,并侧重那些在以往总统大选中把票投给共和党的较小的州。这项战略充分利用了民主党的比例代表制──在每一个州按候选人获得选票的大致比例来分配出席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这与共和党的票数分配规则正好相反,后者规定在─个州获胜的候选人获得全国代表大会大部份或全部代表的选票。
这项战略于2008年1月3日在艾奥瓦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场预选中奏效,奥巴马挫败克林顿取得意外胜利。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言,在艾奥瓦州取得的胜利是改变球赛的关键球,"战胜克林顿......改变了竞选的方向,奥巴马成为她的主要对手,成为有主张、有组织能力、有财务资源、可挑战她的领先地位的唯一人选。"
这项战略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Super Tuesday)──当日22个州同时举行选举──又一次奏效,其结果是奥巴马与克林顿不分高下,奥巴马席卷了南部与西部各农业州。奥巴马然后再接再厉,在2月结束前又连续拿下10个较为保守的州,巩固了他在代表人数方面的领先地位,此后克林顿再也未能彻底扭转颓势。
今年3月与4月对奥巴马来说是困难时期──他在俄亥俄、得克萨斯、宾夕法尼亚等大州的选举中失利、其教会中多年来与之关系密切的牧师发表煽动性的讲话、他有关农村选民因怨愤而"死抱住"枪杆子和宗教的讲话受到尖锐的批评──尽管如此,奥巴马拥有的代表票数继续增加,从统计学角度看来克林顿几乎已经不可能取胜。最后,在6月3日──即竞选开始整整5个月后──这场马拉松式的角逐终于结束。奥巴马在蒙大拿州取得胜利,以前未明确表态的党内超级代表纷纷表示支持,使奥巴马获得了锁定总统候选人提名所必需的多数代表票数。
奥巴马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宣布初选获胜的集会上对支持者说:"因为你们选择了不让疑惑或担忧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遵循了自己最大的期待和最高的愿望,今晚,我们得以结束一个历史性的征程,并开启另一个征程。"
一个奥巴马主政的时代?
如果当选,奥巴马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年轻的总统。出生于1946-1964年婴儿潮末期的奥巴马也将成为在1980年代长大成人的第一位总统,这一情况本身就意味着变化。1960年代的剧烈社会动荡对婴儿潮初期出生的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奥巴马成长期的氛围则与之明显不同。诚如奥巴马在谈到由一批战后早期出生的候选人参选的2000年和2004年总统选举时所说,"有时,我觉得好像在观看婴儿潮那一代人的心理剧──一个在全国舞台上演出的植根于很久以前在少数大学校园中策划的积怨和报复阴谋的故事。"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我们可以信赖的变革"反映了他的竞选活动的重点,即把美国带往一个新的方向。奥巴马主张制定一个美军撤出伊拉克的固定时间表,只留下部份军队承担训练和反恐任务。他在其他方面的外交政策立场包括:增加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和发展援助、关闭拘押恐怖分子的关塔那摩湾监狱和增强核不扩散努力。在国内政策方面,奥巴马提出在10年时间内投资1,500亿美元加快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增加教育和基础设施投资以增强美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恢复约束政府开支的财务纪律。
《纽约客》的拉里莎·麦克法夸尔(Larissa MacFarquhar)对奥巴马明显具有超越传统政治分野的魅力提出了一种解释。她说:"奥巴马的投票纪录表明他是参议院中自由派倾向最明显的参议员之一,但他总是对共和党人具有吸引力,这也许是因为他能用保守派的语言来阐述自由派的目标。"
她写道:"就他的历史观来说,就他对传统的尊重来说,就他认为世界只可能发生极为缓慢的变化而不可能发生快速变化的观点来说,奥巴马是非常保守的。"
无论奥巴马在11月大选中胜出或落败,他都已开辟了美国政治的新天地。他恰恰是在很多美国人都认为需要根本改变国家的方向之时成为总统候选人的。《华盛顿邮报》政治专栏作家迪翁(E.J. Dionne)对奥巴马成为总统候选人和美国当今思潮的偶然汇合也许作出了最为恰如其分的总结。他写道:
"今天,最重要的是变革,而不是经验。在竞选演讲技巧中,最被看重的长处是磅礴的气势,而不是对细节的掌握。最受珍视的前景是与过去的彻底决裂,而不只是重返过去更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