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城门(七)皇城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标签:
转载 |
分类: 旅游 |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城门(七)皇城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作者:神之荣耀
在明清时期,天安门前曾有一个T字型的广场,两侧各有一门,因座落于长安街上,分别得名长安左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门前稍东)和长安右门(今中山公园正门前稍西),取长治久安之意。这两座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竖立一座巨大石碑,上面刻有8个大字:“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并有禁军站岗。平日百官上朝面奏皇上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但无论官居几品,爵位多高,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长安门,经天街(今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即天安门),继而进午门,到皇宫大殿上朝。
1950年的长安左门(照片来源:《北京旧城》)
明清时期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要在紫禁城内的建极殿(清改称保和殿)举行,称为“殿试”,凡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传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T字形广场,转出长安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由“状元”率领新进士看榜,随即由顺天府尹给状元插花、披红绸,新状元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走过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这是唯一允许在长安街上骑马的时候。参加殿试的进士被接到顺天府衙(位于今安定门内大街西边的东公街)饮宴祝贺,这就是被称为“金殿传胪”的仪式。由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门”,马上成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新权贵。因此,长安左门被称作“龙门”。
1952年的长安右门(照片来源:《北京旧城》)
过去,每年阴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各大臣,在西千步廊举行“秋审”。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最后定了。而“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押出来,至长安右门下车,排列整齐,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公案桌前,听候审问。但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因而,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因此又称“虎门”。
清末时期的千步廊(照片来源:《旧京史照》)
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同时扩建天安门广场,以及“节日游行阅兵时,军旗过三座门不得不低头,解放军同志特别生气”(汗,解放军同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1952年8月将长安左、右门拆除。今天,在开国大典的记录片中,还可以看到这两座现在已经消失的明代城门的身姿。
前一篇:[转载]北京孔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