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家庭祭坛对孩子属灵成长的影响
(2014-08-13 20:32:43)| 标签: 育儿 | 
家庭教育和家庭祭壇對孩子屬靈成長的影響”
 
诗篇127:3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 
 
箴言书也告诉我们:不仗打孩子,是恨恶他。孩子是要管教的,神爱我们,但他为了让我们免于死亡,常常严厉管教我们,去认识他的圣洁,好让我们配进那荣耀的国度。我们也要管教孩子,使孩子从小行走在正道上。诗篇告诉我们:少年人靠什么洁净自己的行为呢?是靠神的话语。今天很多的父母不把孩子当做神所赐的产业,把孩子当作自己私有的,不引导孩子到神面前,要世界的好处,孩子不去教会没关系,但不去各种名堂的补习班就不依不饶的。常常的指责孩子不是为他她与神的关系,而是他她与这世界所谓功名利禄。一代又一代悲剧在重复。无数的灵魂在地狱中熬炼,直到进入永死。
为人父母要向神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要向神负责,儿女是神托付我们照管的,将来我们是要到神面前去交账的。敬畏神的人组成基督化的家庭,是父母的荣耀,生养敬虔的子女,一家人一起敬畏神、敬拜神,每天的一起读经、祷告过着神是中心的生活,是神的荣耀。人惟有荣耀神,才能有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基督徒的父亲在家中要尽祭司的职分,每日为家人代祷,再忙也不能没有时间给家人,每日带家人灵修,一起学习主的话语、一起敬拜神。家庭实行基督化教育与建立家庭的祭坛,母亲角色也很重要,箴言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她使孩子们起来称赞她,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夸奖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下面我想以海外校园的主编苏文峰的成长为例,看看家庭实行基督化的教育与建立家庭的祭坛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在苏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敬畏神的家庭所生养的子女是何等的美好,看到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家庭建立敬拜神的祭坛是何等的蒙福,真正的实行了主的大使命,成为凡所遇见的祝福、成为这时代的祝福、成为神美好的见证。
苏文峰牧师父母都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他们一生养育八个子女,七个现在都是在做文字有关的工作,如今这个家庭已经是荣耀神的大家族,有几十人在世界各地做拓展神国工作。苏牧的母亲苏谢守女士她的父母一生养育七个女儿,苏女士从小就读于教会的学校,接受圣经教导,人文训练(如一些欧美作品、基督徒的诗歌等),学校也教导具备淑女的教养:淑女应该有的讲话、走路、动作……苏牧的父亲苏铜钟先生是家族第二代基督徒,从日本留学回来创办中华药局,后来进入教会的侍奉。苏先生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和苏谢守女士结婚当晚两人就查考圣经,规划家庭以后的目标、方向,就是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定意要家庭是“我和我的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这样的方向来努力。这一对年轻夫妇,结婚开始就规划家庭以信仰为中心,以荣耀神为目的来生养后裔服务这个特殊的时代。
八个子女的家庭,可以想象父母的辛苦与努力,而且培养的都是神国的精英、造就教会领袖的人物,更是可以看到父母是怎样向神摆上的心。苏牧他们很小时候母亲就要他们早睡早起,她自己常常五点不到就起床去参加查经聚会与祷告,六点她会弹优美的琴声,孩子们听到琴声就迅速起床。每天早上妈妈会要求他们每人都要背圣经出门上学、晚上回来要重背早上背的圣经,然后讲心得体会。每晚家里的家庭祭坛是讲故事、唱诗、祷告、学习、感恩、认罪,报告在学校里面发生的事,是别人对不起自己的求神给予饶恕的心,自己对不起别人的向神认罪,包括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向神交托。
八个孩子不是轻松的管理,每当孩子们有打人或被打或其他的犯错,每次苏爸爸会叫他们悔改认罪、彼此认罪、然后是处罚,就是打手心,打一次孩子的手心,苏爸爸也要打自己手心一次,表示孩子犯错是自己没有管好他们。这样的打在肉体和精神同时的烙印吧,当自己犯错被打,抚养自己爱自己的爸爸同时也伤心自己打自己,在罪的事上他们是不是更是谨慎与小心让自己不犯或少犯吧?感谢神给予这个家庭家长智慧、慈爱与公义的心,管理神托付的产业,使这些儿女长大成为教育者,以为父心来教导众人。
苏牧出生于1947年,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性格安静而内向。小学的时候会每礼拜随父母到教会礼拜,参加教会主日学学习,也参加教会各样聚会。八个孩子的家庭虽然父亲是留学生工资高,但是这么多孩子生活、学习,他们平时的生活也是很节俭,但是每次假期教会举办的营会活动,妈妈给他们买东西总是很丰富,积极鼓励他们报名参加。在一次次的营会中,苏牧他们在成长着,因为营会邀请的讲员一般都是属灵的前辈、教会的领袖,他们被主更新的生命也使听众生命得到更好的喂养。
是基督化家庭成长的背景,家庭基督化的教育、敬拜祭坛、教会的生活使苏牧和他的弟兄姐妹健康的成长,他们没有让时代的潮流思想主导自己成为自己的价值观,没有效法这个世界,相反伴随他们的是时时的求问神,怎么样过荣耀神的生活?如何为神的国而献上自己。大学时代,苏牧已决心把信仰落实在自己实际的生活中,在神的旨意与呼召中过基督徒的生活。
大学时代,他们大一时候要定下读经计划,还有恩赐和侍奉的上的操练做儿童事工;大二时候做文字事工;大三时候做领导性工作,如学生会主席,团契同工;大四时候做门徒训练,带领一年级的学生。苏牧大一时就是大四的学长李秀全带他,他们每个礼拜见一次面,在食堂一起吃饭、交谈生活、灵修、情感、学业情况,彼此汇报、交流、代祷。苏牧的专业是历史,本来想做专业基督徒学者,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准备。但是到大四时候,大家都在考研出国留学,苏牧坚定寻求神的带领,不是按自己的路走。在认真祷告了几个月后,神的心意渐渐清晰,越来越觉得神让他走的不是一般学者的路,而是全职侍奉的路,是以文字侍奉的路。
清楚了自己以后的侍奉方向,在校园团契邀请他加入做文字工作的时候,他为这个向神祷告,神给予他清楚的经文是主耶稣在加利利海边问彼得:“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的渔船等于他原来学术追求的理想,他意识到如果做文字工作就不可能做全时间学术工作,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文字工作者最主要的使命是鼓励、培养、促成学者作家发表他们的作品,而作为学者有自己独特深入的研究。这两个方向同等价值,如何取舍却是大学还没有毕业的苏牧最大的挣扎。感谢神他的圣灵带领、从小家庭的基督化教育,苏牧选择顺服神的旨意:先求他的国、他的义。大学毕业的苏牧开始了扶持、联络作者的工作,也有幸和属灵前辈苏文佩、张明哲、艾得理等同工,在苏文佩姊妹癌症复发回香港时候,年轻的苏牧挑起了台湾校园学生团契的文字主编工作,使校园团契文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飞跃。
苏牧小时候每天家里会有家庭祭坛全家人一起敬拜神,当他们大了离开家,父母都会定期招聚他们一起聚集,在爸爸、妈妈生日或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和父母一起庆祝。每月父母要求他们写代祷信,把感恩事项、代祷事项告诉父母,然后父母会分别打印再寄给他们,这样弟兄姐妹虽然不在一处,但从父母邮来的代祷信中知道各自的情况也为彼此代祷。现在,苏爸爸妈妈虽已归天家,他们也还是持续相约每两年家族聚集一次,每次苏家退休会参加有几十人,聚会分老中青三班,报告发生的事和正在做的,需要代祷的事项。当中有人要蒙召出去做传教士,大家就给他按手祷告然后差派他出去,每次活动的经费大家会平摊。
今天,在我们上完了张老师的婚前辅导与婚后更新的课程,在课程最后要我们写的期末报告里,关于基督化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敬拜的祭坛对孩子的影响,我选了苏文峰牧师,他们的家庭教育敬拜的祭坛对他的一生影响以及被他影响的我们,是否可以带给你思索,我们如何来建立基督化的家庭建立基督化的教育?我们的家庭如何让神做主、家庭建立敬拜神的祭坛?为人父母我们如何来推行基督化教育家庭建立敬拜的祭坛来影响我们的孩子?我们如何让我们的信仰代代相传?愿我们效法主凡事荣耀父神,我们效法主兴起的基督化家庭如苏牧与他家庭,我们学习与承继这样基督化的家庭,有这样的心志:至于我和我的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在凡事上先求神的国、神的义,让基督成为一家之主。在这个迫切需要推行基督化教育,建立基督化家庭的时代,愿我们在苏牧灵程的道路中思索、展望、感恩,在这属灵榜样的激励中,使我们更加顺服主的呼召:“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主所吩咐我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