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艾灸疗法
(2010-02-28 19:25:05)
标签:
太原艾灸健康 |
王先生患胃病已有多年,饮食稍不慎胃病就复发,特别吃了不易消化食物后,胃痛胃胀更加严重,还嗳气泛酸水。为能治好胃病,他不知去过多少医院诊治,虽服药后症状缓解,但经常复发而令王先生坐卧不安。
经朋友介绍到医院求助针灸,针灸医师用一种艾条灸点燃后在他的上腹部、腰背部、下肢部的穴位上施以温和灸,20分钟后上腹胀痛已明显减轻。医师建议他长期坚持自我艾灸治疗,还给他详细介绍了灸治方法和穴位。他在家中坚持早晚灸治,1月后王先生胃病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刘小姐患原发性痛经已5年,每逢月经来潮的前两天和经期的头两天,小腹及腰部胀痛难忍,痛苦不堪。为治疗这种病她常去医院看中西医,吃了不少中药、西药,痛经就是不好。
有人告诉她艾灸可以治好痛经,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求助于灸疗,针灸医师诊病后认为导致痛经是肝肾不足、冲任不调,并教会她用艾灸在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施以回旋灸疗。要求在每次月经前一周,每日早晚用艾灸在以上穴位灸治15~20分钟。刘小姐坚持自我灸疗了6个月经周期,痛经基本痊愈。再坚持灸治3个月经周期,痛经再未发生,刘小姐为艾灸疗法的奇效而感慨不已。
平常人们所说的针灸治疗,其实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他们都是在中医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运作。针刺和灸疗同样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达到调节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失调,以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为目的。因此,灸疗的作用和适应症与针刺、药物一样十分广泛。它不仅能治疗内科病、妇科病、儿科病,也能治疗外科病以及五官科疾病。
艾灸有温经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对因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痛经、闭经、疝症、腹痛等均有较佳疗效。
艾灸有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的作用,可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泻、久痢、遗尿、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艾条灸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可以疗气虚下陷所致的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艾条灸又有活血化瘀、拔毒泻热的作用,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初起,以及淋巴结核等症,对疮疡久不愈,又能促进愈合、生肌长肉。
艾条灸还有降逆下气的作用,对气逆上冲、肝胆之热上升的可灸涌泉穴。
艾条灸法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保健卫生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我们应该加以发扬光大。
常用的艾灸法
用温和灸法治疗好王先生的胃病和刘小姐的痛经。这只是艾灸疗法的一种方法。其实艾灸疗法内容十分丰富,现只将艾条灸法作一简单介绍。
艾条分普通艾条和加药艾条两种。普通艾条的制作是将薄棉纸,像卷烟卷一样将纯艾绒卷成直径1.5厘米,长20厘米的艾条,并在纸皮上按一定长度印上分寸,作为施灸的标准。如果在艾绒中加上药物粉末,再卷成卷就名加药艾条。这种加药艾条治疗效果好,医生在治疗时最喜欢使用。
艾条灸法又分实按温热灸法和悬起温和灸法,由于实按温热灸法,病人在自我灸疗中不易掌握。在这里我们只介绍艾条灸法中的悬起温和灸法。悬起灸又分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这三种艾灸法的共同点就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穴位)之上,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使皮肤有温热舒适感又不灼伤人的肌肤。温和灸是将艾火固定在施灸的部位和穴位上,灸至皮肤稍有红晕即换灸另一穴位。它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作用。回旋灸的方法同温和灸,但艾条应在施灸的穴位上从左至右往返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它适用于风湿痹痛及神经性麻痹等症。雀啄灸,就是将灸火置于穴位上约3厘米处,并上下移动艾条,使之呈小雀啄米食样,多用于昏厥急救及儿科病症。
以上三种艾灸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患者容易接受,医生在临床中也喜用。
灸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们祖先不仅十分重视其治疗作用,而且更重视它防病保健作用。就是在20世纪,医学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在日本的民间还盛行保健灸,许多医学工作者对保健灸不断的进行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血球、红血球、血色素和白血球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健康水平。因此,更引起人们对保健灸法的重视。
用于防病保健的艾灸方法又名保健灸,由于这种方法经济实惠,简单方便,只需针灸医师告诉灸疗的穴位和方法就可以自我施灸,这比吃昂贵的滋补药品,更经济、更实惠。特别在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和医源性疾病日渐增多的今天,保健艾灸就更加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不吃药、不开刀、不打针就能达强身健体,防病保健作用的疗法,无疑是人们所追求的绿色疗法。
如果您能坚持每日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灸足三里、大椎、脾俞、肾俞、关元、中脘、阳陵泉、三阴交、曲池等穴10分钟,并注意心理、饮食的调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您就会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疾病也将会远离您,您不妨亲自体验一下既能防病又能强身的保健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