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熏洗疗法
(2009-08-30 18:44:13)
标签:
太原陈医生埋线熏洗疗法健康 |
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液蒸汽熏,待药液温时再洗)。它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清代民间疗法大师赵学敏在《串雅外编》中专立了熏法门,详细介绍了熏蒸洗涤等疗法。清代吴尚先还提出,熏洗、熨、敷诸法即使是虚弱的病人也能接受得了,不会产生虚虚实实的祸患。现代医学实验证实,熏洗时湿润的热汽能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皮肤温度的升高,可导致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因此有利于血肿和水肿的消散。
操作方法
熏洗疗法可分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二种。全身熏洗法实际上就是淋浴疗法,这里仅介绍局部熏洗法。
1.手熏洗法 根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汽外泄。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患手浸于药液中洗浴。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注意避风。
2.足熏洗法 按照病症先定用药处方。准备好木桶(以高、瘦的木桶为宜)、小木凳、布单、毛巾。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木桶,桶内置一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液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液不烫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浸在药液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液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部位。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
3.其他患部熏洗法 除上述局部熏洗法外,其他患部的熏洗法,可参照上述方法,根据患部的部位、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药物、容物、用具进行熏洗。 以上各种熏洗法,一般每天熏洗1~3次,每次20~30分钟。其疗程视疾病而定,以病瘥为准。
适应症及选方
1.二妙汤洗法(《绛囊撮要}))治一切风痹瘫痪、筋骨疼痛,并大麻恶风,无不神效。甘草、威灵仙各(切片)0.5公斤。水约担外,收药煎五六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蔗圈定,熏之待水温,方浸洗,令浑身汗透淋漓,谨避风寒即愈。
2.五枝汤(《鸡峰普济方》)治风湿一切筋骨疼痛。桑枝、槐枝、椿枝、桃枝、柳枝各一两,上药细剉,更以麻叶一把、水三毭煎,取二毭,去滓,淋洗,洗毕宜就便寝,不可见风。
3.八仙逍遥汤(《医宗金鉴》)治风寒湿浸于筋骨血肉、肢体痠痛诸症。防风、荆芥、川考、甘草各一钱,当归(酒洗)、黄柏各二钱,苍术、牡丹皮、川椒各三钱,苦参五钱。共合一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4.洗手荣筋方(《光绪年间赵文魁》)桂技尖6克,宣木瓜9克,秦究6克,丝瓜3克,赤芍6克,没药3.5克,甲珠6克,天仙藤9克,治风湿痹及血瘀痹证。水煎洗之。
5 浸腰脚拘挛方(《太平圣惠方*治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皂荚半斤长一尺无卿孔者(槌碎)生用,川椒四两(去子)生用。上药用水五科,煎取四科,看冷援,于盆中坐,添至脐以来,冷即添换,如汤少,更以此方分处作,每日浸之,候之日止,每浸后,以衣覆出汗,切避风冷。
6.三节汤方(《圣济总录》)治偏风历节风,手足不遂疼痛等患。石南节、杉木节、松木节、茵芋、蒲蓬、原蚕沙、麻黄根、蓖麻叶、柳肿粪、煮絮桶中灰。上药,各三两(细判),用水一斗五升,煮至一斗,乘热淋洗。、。
7.附子汤方(《太平圣惠方》)治五指筋挛急。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半两(去芦头),积壳半两(去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判生用),蜂房半两,川椒二两(去目)。上药,捣筛为散,每用一两,用水三大碗,入生姜一两,生桑枝一握。黑豆一合,同煎,令更熟去滓,看冷援所得,避风淋蘸手指,水冷重用之。’
8.脉管炎外洗方(《痹证论》):透骨草30克,防风12克,艾叶12克,当归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苏木20克,大黄10克,芒硝30克(后下),水煎,熏洗患处,每剂熏洗2~3天。
禁忌症
此法无绝对禁忌症,但不同的病证,要选用不同的方药熏洗。也就是说药要对证。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不宜坐浴和熏洗阴部。
注意事项
1.熏洗药不可内服。
2.炎夏季节,熏洗药液不可过夜,以防变质。
3.熏洗前,要做好一切准备,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4.在治疗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切忌过劳。
5.熏洗后即用于软毛巾擦拭患部,并注意避风。
6.药液温度要适当,既不要太高,以免烫伤,又不要太低,以免影响疗效。一旦烫伤,即暂停治疗,并用龙胆紫等药物外涂伤面,防止感染。
7.煎药所加清水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太多太少。太多则浓度太低,太少则热量不够,均会影响疗效。
8.熏洗疗法可酌情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以增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