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在中医看来慢性胃炎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
[病因病机]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行犯胃,亦可引发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可导致脾阳不振,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可因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辨证分型]
胃痛辨证,当分虚实。实证多见寒邪客胃、饮食所伤、肝气犯胃和瘀血停滞,虚证多见脾胃虚寒。
若寒邪客胃,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泛吐清水,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若为饮食所伤,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若为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心烦易怒,吞酸太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苔薄白,脉弦;若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见呕血便黑,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则为瘀血停滞。以上胃痛多属实证。虚证多见脾胃虚弱,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神疲,甚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疗]
1.刺灸法
(1)实证
治法: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
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寒气凝滞可温针灸,或于背俞穴拔火罐。
(2)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方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取胃之募穴中脘,健运中州,理气止痛,配胃俞,俞募相合,和胃健脾;脾俞乃脾经背俞穴,温运中焦;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调理脾胃,理气止痛。
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陈医生办公地址:太原市旱西关北二条16号建杰诊所
生活理念:要诚恳,专心为您的健康着想
核心理念:诚信为本
人人健康
办公电话:0351-3586500
短信咨询:13007025068
治疗特色:中医、经络埋线、针灸、刺络拔罐、艾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