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

(2009-02-04 17:45:34)
标签:

保健

穴位埋线

血压点

肝阳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对于初期高血压病患者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28~86岁;病程1个月~20年;血压20~34/12~19k pa;中医辨证属肝阳偏盛者66例(Ⅰ期),肝肾阴虚者39例(Ⅱ期),阴阳两虚者15例(Ⅲ 期)。

  治疗方法

  取双侧血压点(在六七颈椎棘突之间,旁开2寸)、心俞、肝俞、肾俞为主穴。头晕者加百会 ;前头痛者加太阳、印堂;后头痛者加风池;胸闷、心悸、气短者加内关。充分暴露埋线所需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医用埋线针,将羊肠线送入穴位,并注意勿使线头露于皮肤外,以免感染。埋线后贴创可贴,以防止出血及感染,48小时后揭掉创可贴。嘱患者3天内不要洗澡。一般1个月埋线1次,病情较重者20 天埋线1次,5次为1个疗程。瘦人对羊肠线吸收较慢,待病情稳定后,可40~50天埋线1次 。一般治疗1~3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完全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及血压均有改善;好转:症状或血压单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血压无改变或恶化。
  本组120例中,痊愈64例(其中肝阳偏盛者52例,肝肾阴虚者12例);显效41例(其中肝阳偏 盛者 14例,肝肾阴虚者27例);好转13例(均为阴阳两虚者);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

  典型病例

  袁某,男性,47岁,1992年2月5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数年,经常服药维持,但头晕、 头痛、心悸、失眠、多梦、无力等症状频繁发作。诊见血压24/14kpa,脉细弦数,舌质红,少 苔。诊为高血压(肝肾阴虚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血压点(双)、心俞(双)、肝俞(双)、 肾俞 (双)。埋线1次后血压降至18/12kpa,埋线2次后血压降至16/10kpa,诸症消失,后 又埋线4次,随访至今血压稳定。

  体会

  临床观察说明本法治疗高血压病,以初期患者效果较好,一般不用服其它降压药 物即可治愈;中晚期高血压患者则应结合药物治疗方可控制。治疗期及愈后都应注意饮 食及日常生活规律,宜多吃素菜,低盐,低脂,戒烟酒等。若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环境中,或长 期睡眠不足均不利于血压恢复正常。治愈后为巩固疗效,应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杜绝不 利于血压恢复的因素。中医认为本病属肝阳偏盛,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西医则 认为本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易造成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本着上述理论,我们选用血压点、心俞来控制血管痉 挛;肝俞平熄肝风;肾俞纠正肾虚及利尿降压。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固定在穴位里,以起到长 时间刺激穴位的目的,通过穴位刺激,使阴阳平衡,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 紊乱得以恢复,周身动脉血管痉挛得以解除,则血压自然平稳。治疗中应注意背部穴位不 能直刺或深刺,以免刺伤内脏。一般埋线2日内可出现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周身不适,疲乏无 力或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均属正常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

        陈医生办公地址:太原市旱西关北二条16号建杰诊所

         生活理念:要诚恳,专心为您的健康着想

         核心理念:诚信为本  人人健康

         治疗特色:中医、经络埋线、针灸、刺络拔罐、艾灸。   
             
办公电话:0351-3586500
            短信咨询:130070250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