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体味人生golf
体味人生golf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9
  • 关注人气: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忽视教练的作用

(2011-12-21 15:34:08)
标签:

高尔夫

教练

技术

 

http://s6/middle/59c12c05tb495ad672125&690
感谢小张教练的耐心指导

2011年,同样发生了很多事情,同样有很多的感悟,自然也有很多值得留下来的事情。

一年博客中没有只字片语,说好一点,是低调。不好地说,就是懒到极致。常常登录,就是懒得写。

 

重新开启博客,一方面因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想分享一些感悟与收获。最重要的是,要感谢帮我指点和纠正动作,改变我观念的高尔夫教练张琛桥@学院小张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不要轻视任何一项。

 

走进高尔夫行业之前,我也曾是体育运动员,熟悉各项运动。鉴于对运动的熟悉、运动项目之间的相通性,我对高尔夫的感觉还不错。每次打球都会琢磨一些东西和感觉,打得不多球技虽没很快的进步,但感觉上一直在上升状态。总是只要认真琢磨,多加练习会有好的结果。对个人技术上的不稳定,一直归结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练习强度,从未想过是方法的问题。

 

在出差时,常遇到一些高尔夫教练,调侃中常说向大家请教。可内省对教练的重要性并不看重。与张琛桥认识有一年时间了,次次见面次次相约,由于工作较忙的原因,我始终没有抽出时间去学习一两招。直到中信银行业巡赛精英比洞赛在海南开打时,由于参赛人数不多,有些许可以调配的时,而张琛桥教练也非常热心传授技术,我们在练习场进行了二十多分钟的调整,的确受益匪浅,教练的作用不容忽视。

http://s8/middle/59c12c05tb495fac99a07&690张教练指导动作的分解步骤(在此也非常感谢摄影师军哥的帮忙。百难得的清闲瞬间还得帮忙拍照)

     首先,站位与球的位置至关重要。随着球杆的缩小,球逐渐从左侧向右侧靠近。在自己琢磨中,小球在左侧时切杆时个人比较容易控制,但又会造成小球很难打高的局面。在张教练指导下,小球放在靠近右腿的位置,第一次打出了高抛球。虽然表面上仍在平静地跟着教练学习其他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内心已为这个内心期盼的高抛球的成就窃喜不已。
     其次,击球动作。上图为击球动作拍摄出来的七个动作。1、基本姿势。手握7号铁,小球基本放在中线位置。2、保持基本姿势的情况下,向左侧送杆,但要注意并不转体,由左肩部发力送出。(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小张教练站在我的左侧说,“用你的左手跟我握手”,我顺势很轻松地送了过去。“就是这种送杆的感觉。”)3、注意翻腕动作,同时要注意身体姿势不要变形。4、球杆送至定点时,手臂与球杆的状态,要注意腕部动作。5、顺势下方,并不进行发力,让球杆和身体姿势恢复到基本站姿时的状态,杆头与小球相触的瞬间手腕发力,小球也会被顺势击出去。(这里主要练习腕部动作甩击球的动作。)我发现打出来的距离,跟我使出牛劲打出来的距离几乎一样。所以还是要有巧方法。6、继续送杆时,手腕的变化以及身体姿势的顺势转动。在这个过程中,身体重心由偏向左腿转移到右腿。7、在完全送杆之后,顺势收杆。

      其实,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能对结果产生很大不同。身高、体重、力量等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人瞎琢磨时,势必会走很多弯路,而且一旦形成错误的动作就很难改变。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更好的技术,也可以避免因错误练习方法而伤到身体。

      教练的作用是不容小觑,不容轻视的,这在职业球员、专业球员中是尤为被重视的。在泰格伍兹的成长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练,甚至某一单方面的技术动作也要寻找专门的教练。青少年球员,不断成长中,身体状态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时期可能就要适应不同的技术动作,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不得不重视教练的作用了。
     
      不过,高尔夫是一个非常需要“琢磨”的运动,在教练的指导下,也需要自己的认真琢磨和消化。练习场和下场又会是不同的感觉。在深圳观澜湖安妮卡球场下长时,每一洞每一杆我都在认真寻摸小张教练的方法,还是有些吃力,不过后面的发挥不错了。前两个洞出现失误,在技术状态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后面创造了两三个保帕机会,甚至最容易出状况的5杆洞,树林中救球仍有保帕机会。相对于以往的“瞎蒙”的状况,打球时明确了很多。

      有句老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嘛。除了学习技术,球员还得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需要专业球童的辅助,需要了解并善于利用高尔夫规则,要熟悉球场特性等等。球童、裁判、专业球具工作者、球场工作人员、产业推广的传媒、赛事工作人员等,他们的作用都不可轻视。有的东西或许自己可以琢磨出来,但如果敞开心扉、善于请教,相同的时间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