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2012-05-29 16:13:32)
标签:
杂谈 |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实施方案
|
立项号 |
XKT20120434 |
课题名称 |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
|
负责人 |
吴应勇 |
所在单位 |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中学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城关中学建校于1992年9月,原址在县城麻柳坝,由于布局调整的缘故,2011年2月搬入新校区(原岚中和老县委所在地), 2011年9月与县溢河中学合并,组建新的城关中学。目前学校拥有32个班,2000名学生,150名教职工。 由于两所学校合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文化理念、管理模式、生活习惯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导致部分教职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隔阂,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在学生中也产生了一些相同的问题,对构建和谐校园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为了化解这些矛盾,消除负面影响,增加认同感,让广大师生把心思用到教学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虽然学校部分建筑物是新建的,但原有建筑物较多,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存在滞后性,校园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创新,我们提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以期通过课题研究,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使岚皋县城关中学这个县级示范初中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 |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1.准备阶段(2012.2——2012.3) 收集资料,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形成课题方案。 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2.课题实施阶段(2012.3——2012.7) 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阶段评估。 3.结题鉴定阶段(2012.7——2012.1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优美、和谐、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 2、建立精彩实用的学校网站、较为成熟的校园广播站和充满个性特色的《岚河畔》校报。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建立完美科学的制度。 3、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4、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论文发表。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