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开了“天目”会怎样?(图)

(2009-04-03 13:06:07)
标签:

通感

天目

新发现

感官

皮层区

生物学

感觉

生活

杂谈

科学

保健

穴位

运动

健康

导读:在中国有“开天目”一说,开了天目的人具有对未来的预知功能,能够有巨大的灵感。在国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通感现象。具有通感的人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用眼睛听声音,能够用耳朵看实物,能够用皮肤闻气味,各种感官互通有无。

 

人开了“天目”会怎样?(图)

 

 

    通感现象(synaesthesia是人类大脑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谜团。根据以往报道,每一百人中至少能遇到一位通感者,他们会不自主地由一种感官知觉获得另一种感官知觉体验。比如,一些通感者在听到词句、音符或数字时,能够感知到颜色;更有甚者能从形状中感受到味道。

 

 人开了“天目”会怎样?(图)

图片说明:运动的点会带给一些人声音感觉

(图片来源:SAENZ/KOCK/CALTECH

 

   85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美国的神经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偶然发现一种新的通感类型——闪光和运动的图像可以触发声音知觉。这一事实表明,的确有一些通感类型与常见的感觉紧密相关,同时,新发现也将有助于科学家确定导致通感的神经学机制。

 

 

    法国生物医学研究组织INSERM的通感研究专家Edward Hubbard表示,“新发现将带来巨大影响,这不仅仅是对通感学界,也包括那些对大脑如何处理多重感官信息感兴趣的研究者。”

 

 

    进行最新研究的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Melissa SaenzChristof Koch2007年,当一群本科生参观自己的感知研究实验室时,Saenz偶然发现,一位名为Johannes Pulst-Korenberg的学生在一台显示器的无声屏保画面(点击观看)前问其他人:“你们能听到什么吗?”该屏保是专门设计的,用来唤起大脑视觉皮层的运动处理中心的活性。据Pulst-Korenberg说,他在看该显示器时能听到特殊的“呼-呼”声。他还清楚记得,当时每个人都看着他说,“你疯了吗?”

 

 

        Saenz没有在此前的文献中发现这种通感的描述。而让她吃惊的是,在数百名加州理工学生看过该画面后,至少有3人声称有与Pulst-Korenberg相同的感觉。Saenz表示,“他们听到的通常是一种柔和的声音,但却无法忽视。其中一位通感者告诉我,电脑屏保中的运动画面让她感到十分厌烦,她只能把脸转向别处。”

 

 

    为了证明这一事实,Saenz和她的实验室主任Koch进行了检验,令“听觉—运动”通感者具有特殊的优势。受试者共有14人,包括4位上述的通感者。研究人员首先让他们看两排快速的类似摩斯密码的闪光图像,并确定这两排序列是完全相同,还是略有不同。由于通感者可以“听到”这些序列,因此他们的表现比另外10人更好,正确率为85%55%。而当研究人员将测试内容转换成两排声音时,通感者和非通感者表现得一样好,正确率都为85%。这也就是说,通感者失去了他们的优势。

 

 

    此前,一些神经学者将通感归因于密集皮层区域间遗留的横向连接。这些联系在个体生命早期发育出现,而在孩童期就通常会逐渐断裂、消除。比如在“字符—颜色”通感者中,与识别字符相关的脑皮层区紧接着与感知颜色相关的脑皮层区。而另一种主导理论则认为,通感是因大脑多种(重)感知区域的反馈信号过剩造成的。

 

 

        Hubbard表示,这两种理论都得到了大脑成像研究的支持。不过他并不认为新发现的通感类型十分符合这两种情况。相反,新的通感更像是快速、交叉皮层响应的一种增强形式。Hubbard解释说,“比如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看着嘴动更容易理解他人说些什么,因此大脑经常性地整合着听觉和视觉。阐明这种机制或许是解释新发现的通感类型的必需部分。”

 

 

    如果新发现的“听觉—运动”通感确实与日常的交叉感觉作用紧密相关,那么这也解释了为何它直到现在才被发现。Saenz说,“在现实生活中,运动的东西常常的确发出声音,因此这种关联似乎比‘数字—颜色’更加合乎情理。” (《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Vol 18, R650-R651, 05 August 2008Melissa Saenz and Christof Koc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