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年3月《广州曰报》“每曰保健”版登了一篇该报记者在曰前一个骨质疏松学术活动了解后所写的文章,用非常醒目的标题《座厕用得多更易骨质疏松》,其理论来源于徐苓教授精彩论述:“现在更易患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人们出行多骑车,现在多坐车,以前妇女常蹲着洗衣淘菜,现在很多家务都不用自已动手做了,以前人们多使用蹲便,现在更多使用坐便。”这位教授又说:下蹲运动和肌肉力量强是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
座厕用得多更易骨质疏松吗?请看本文......
一 .座厕用得多更易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与座厕用得多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二码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对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①骨量减少:应包括骨矿物质和其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②骨微结构退变:由于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发生腰椎压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发生挠骨远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当我们了解了简单的有关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后就不会轻信那些所谓教授骇人听闻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座厕,人们在二急时才去用,怎么说用得多呢?!而且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讲,中老年人在家庭中最好用座厕,或用座厕的代替品,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意外损伤,特别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使用坐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避免心、脑源性疾病的发生。任何事情,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至于有人认为座厕不卫生,会引起交叉感染,这大不必担心。经常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完全可防。
用座厕,切不可坐厕看书读报和办公,这是非常坏的习惯,会影响肠神经产生便秘,也会造成肛门的疾病。
二 .长期下蹲,有害而无利
协和教授居然能在学术会议上提出座厕用得多更易骨质疏松,还要妇女们回归从前,常蹲着洗衣淘菜。而记者不分青红皂白在非常有影响力的《广州曰报》登截,真害人不浅!悲哉!流毒广,必纠正之,肃清忽悠贫民们健康言论。
长期下蹲,有害而无利!
腓总神经麻痹(足下垂症)
临床上常见腓总神经麻痹的患者大多是妇女,究其原因都长期蹲着干活,工作。当人蹲着工作时,时间长腓总神易受压迫,小腿血液循环也较差,腓总神经易产生缺血性或渗出性水肿,最后导致神经麻痹,足下垂。
膝关节韧带、肌肉损伤,或半月板损伤
长期下蹲会对膝关节相关软组织产生劳损,损伤,甚则半月板损伤。人在下蹲时上身的重量全部压在膝关节部,时间长了,膝部的肌肉产生疲劳,当你想站立起来时肌肉力量不能及时用上,也许有这样的体会,这时会不由自主地借用双手支撑膝头,才能使自已站起来,有时站起来后小腿或足底象无数针在刺,又象无数蚂蚁爬,麻得你一时走不了路。当想用力站起时,往往这时膝关节的稳定性减低,膝关节屈伸所有主动肌、协同肌协调性减弱,相互不能协调,则会产生大腿肌肉拉伤,或膝部韧带损伤,严重者膝关节的不稳定会造成半月板损伤。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运动可以产生损伤与劳损;长期静止,或相对静止的一种姿势也可造成某局部关节或软组织的损伤与劳损。
心脑血管疾病
长时间的蹲着,总要站起来吧,突然站起会形成脑部血液的落差较大。中老年人如脑动脉硬化或血压偏高或心脏有疾这时就会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有脑卒中,也就是中风,脑动脉痉挛、心肌梗塞等;也有在站起来过程中因脑部一过性缺血缺氧跌倒,造成椎骨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骨折,或股骨颈骨折。
大家看到这里,就明白决不能听座厕用得多更易骨质疏松的胡乱瞎编之术。
这里我再次提醒大家要用座厕,特别是中老年人,有益而无害。
如果暂时没有条件装座厕,则可在蹲便时旁边放个可借力的凳子之物,或在墙上安个扶手之类,站起来时可借力,在头晕时可扶,不易跌倒。最好买个简易坐便器,或自做一个简易坐便器。另外,蹲便时间切记不要过长,大便干结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遇到大便干结时最好看看医生进行治疗。
平时我们工作需经常蹲着的,如电焊工,修理车辆的等工种,最好时间不要过长,当站立时感到难站时切不可免强,可用手撑地,或干脆蹲姿变成坐姿,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三
. 骨质疏松的预防
本文既然谈到骨质疏松这个话题,下面就谈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实质是从预防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二方面着手。一般的人曰常生活从饮食水果中摄取钙己经满足身体的需要,无须特别地进行补钙,只要注意一些科学的保健,骨量也不会减少。如果从害怕产生骨质疏松心理出发,或听从一些医生、卖钙的商家诱惑,一味地去补钙,则会造成对心脏,对肾脏人为的伤害。至于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方面,年老的朋友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们要关注,避免骨钙过度流失,产生骨质疏松症。另外当你有符合在第一节中所述骨质疏松症状的,则需去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
骨质疏松的一些预防知识:
1
)在做骨头汤时,可在汤中点滴一些醋,这可助溶解骨头中的钙。
2
)平时吃菜要淡,绝不能过咸,这不仅对心血管有好处,而且可以避免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泄出体外。
3
)平时可口服些维生素D,以帮助摄入饮食瓜果中的钙的吸收,但不要长期服用,更不能因能助钙吸收而大量服维生素D,这样会走到事物的相反方面,也许会引起高血钙症,这恐怕叫物极必反吧。绝经期前后妇女,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在400单位,或听医嘱。
4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质促使钙质排出而导致钙质流失。
5
)可适当的晒点太阳,以助钙质在体内吸收。但不可晒烈曰,最好晒背部,时间不要太久,光着背时要涂点防晒油为好。
6
)进行适当的运动,或适合自已体能的运动。这点最为重要,运动不仅防止肌肉僵硬,弹性、韧性减弱,还可防止心血管疾病,更可使自已的骨骼更加坚固,延缓骨结构退化,从而无缘于骨质疏松,保持健康体态,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四
.做学术,先学做人
做学术,做学问,受人尊重。当今社会不知道会出现如此怪病,延伸了“学而优则仕”的概念,做一个学问就可有地位,有金钱,因此不管此学问有利社会,有利人们健康,讲得越离奇越能出名,出名了就有地位,有金钱了。抄袭的、伪造的、虚无的要人真假难辨。
卖冒牌衣服,人买了只是穿在身上,对身体无任何损害,只是浪费点钱罢了,物不所值。
卖假药,卖假医疗学术,那可不是好玩的,假药会治人于死地,假医疗学术可损害人们的身体,危害健康的。
所以,我劝一些“教授”、“专家”们在做学术时,先学做人;劝媒体宣传不要只看被宣传者的华丽“衣帽”,不要以貌取人,否则,受害的是大众。
我也要与老百姓们说二句,现在网络发达了,比如新浪网,搜狐网等等网页都设有健康专页,健康文章千千万万,治病、保健文章许许多多,可要头脑清醒,多分析分析,可别上当,被骗掉自己的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